两会速递:一个乡村女教师的感慨
孔庆菊代表说:要让每个孩子获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要为新时代科教兴国贡献力量。祁国彪摄
“作为一名干了20多年的乡村女教师,以前每逢开学,我最担心的就是,家里条件困难的那几个孩子又不来上学。”
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的一席话让不少人红了眼。在这个有着20多年基层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眼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是一组组投资的数据,而是一项项惠民政策所换来的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孔庆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门源人。从1992年参加工作,到2014年年底,她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
“这20多年,学校的变化是最大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但对于我来说,教育上的好事情还有很多。”
1997年,孔庆菊从乡上的中学调到了县上的中学。和以往不同,此时班里有近1/3的学生来自北山地区。
“在我们县上来说,北山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恶劣,老百姓以前都是靠天吃饭,收成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家庭一年的生活条件。”孔庆菊说,也正是因为贫困,每学期开学,班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因贫辍学。
“作为班主任,班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我心里是一本账。家里困难的那个孩子,要是开学两三天还没来报名,我这儿就慌了。”孔庆菊说。
“一开学,学校就开始统计人数,成立工作小组,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身为班主任和年级组组长,这个过程对于孔庆菊来说触动很大。“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苦日子没少过。望着那些为难的家长,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心里比谁都痛苦。我想让那些孩子回到课堂,但也理解他们父母的艰辛。”
后来, “两免一补”的好政策让孔庆菊喜上眉梢。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大大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政策一实施,辍学率立马就降下来了。”
喜讯接二连三地传来。
课程改革又开始了。外出培训、参加学习……教师水平有了提升,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孔庆菊独创的“课前两分钟”更是成为了当地“教师圈”的热门。
“介绍自己、讲故事、才艺展示,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抽出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别看只有短短几分钟,却是一个锻炼孩子们的机会。长期坚持下来,很有成效,学生们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孔庆菊说。
近年来,国家持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资源持续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教育的短板正在补齐。
从2011年开始,门源回族自治县拿出6.9亿元资金,新建改建校舍28万多平方米。
“曾经年久失修的校舍、教室,如今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水、电、暖、网等全通,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孔庆菊的发言还在继续,高原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从未止步……(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