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33个新项目上榜非遗
西宁市城北区刺绣工坊,绣娘们晒出青海香包。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日前,西宁市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噶尔城隍庙的传说、河湟插花制作技艺、青海香包制作技艺等33个项目入选。
西宁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近年来,西宁市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建立健全机制,非遗传承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逐步完备,构建了西宁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目前,西宁市有包括老爷山花儿会、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湟源排灯在内的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30项、市级非遗项目74项。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14人、省级传承人49人、市级传承人91人。
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面塑作品。资料图
相关新闻: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在西宁市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33个项目入选。这些入选的非遗项目与往年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民间技艺上榜?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
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湟源十大碗制作技艺、尕踏实酥合丸制作技艺、蜂窝糖包制作技艺、大通手工老酸奶制作技艺、大通陈家村青稞酒酿造技艺、青山酿皮制作技艺、宋迪克手工面片……
在西宁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民间美食入选非遗名录。
目前在西宁市市级非遗名录内申请成功的饮食类项目大多与技艺有关。上榜的手工技艺包括烹制菜肴、面点、小吃等,体现出本土性、影响性、传承性等主要特征。
这些历经岁月淘洗的传统美食,在成为食客舌尖上美味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非遗年轻态 引领新生活
“非遗项目展示了西宁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成果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青海人非常熟悉的牛九牌、湟中面塑、青海香包制作技艺、慕容古寨二月二祭酒典等。”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西宁市依托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通过加强传统项目保护、对传承人培训等,稳步推进西宁市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工作。一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类项目传承人群日益增多,特别是青绣、银铜器等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在技艺保护传承、吸纳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传统手工艺“借船出海”
在青海各地,短视频平台把传统手工艺再次拉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技术,古老的手工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毕业后回乡创业的90后王生义在湟中区开了一家网店销售工艺品。2020年夏季,店里曾创下了一天卖一百多件商品的纪录,通过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推动百年技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以往的订单中,企业订单占八成,现在更多的是省外的散户订单。”王生义说。通过短视频平台,在扩大销量的同时,也让王生义看到传统手工技艺的未来。他希望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青海的传统手工技艺,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