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三区”护佑“中华水塔”   青海擦亮生态文明国家名片

16.06.2016  22:11

  人民日报西宁6月10日电 行走在三江源头,水草丰密、天蓝地绿,成群结队的藏羚羊,时映于湖光粼粼之间。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青海三江源头水源涵养量达到年400多亿立方米。

  4月13日,青海省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机构设置方案》等31项具体方案,三江源头生态保护再出发:从39.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中划定最源头的12.31万平方公里,构建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一园三区”(国家公园、三江源头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是我国首次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

  “多年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江源生态系统有好转,但还没有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副主任王湘国说,国家在三江源头选择生态保护价值突出,兼具自然景观独特、文化遗产原真、生物多样性丰富,规划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让“中华水塔”更加丰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当前,三江源存在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等为主体的9种保护地类型,湿地、林地、农牧、风景区等都有相关管理部门,“九龙治水”,重叠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青海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和国际重要湿地等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将自然资产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规划、资源环境监管等职能并入管理局,行使对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用途管理。

  根据规划,青海省将用两年时间完成试点工作,5年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览公园,绝不能以旅游开发为目的。”青海省委省政府强调,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努力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保护典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