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从MSN到微信 用互联网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2010年我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当外交官期间,受瑞典创新署邀请参加一场名为“中国互联网与创新”论坛,该活动是瑞典创新署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的发布会。
瑞典是世界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国民人均GDP最强的国家之一,信息通讯技术(ICT)是其优势产业及重点研发领域之一,爱立信和SKYPE就是其代表性百年老企业和新服务。爱立信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城北部的希斯塔,被称为世界的“通信谷”,与美国的硅谷齐名。世界上各大通信类公司都在此处设有研发中心,我国的华为、中兴也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同时,全球各种中小型ICT公司也都集中在此,共同促进通信和互联网业的发展。瑞典是一个人口只有900万的小国,其经济总量的90%依靠出口,中国是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瑞典创新署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项目,专门研究“中国互联网与创新”的特色,为瑞典ICT企业了解中国,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提供帮助。
在此论坛上,瑞典研究方的视角真是超出我的想象,我原本习以为常的事,如各种中文输入法就被称为“中国特色”,因为在欧美国家不存在输入法的障碍,也就缺乏在中文输入法领域的研发意识。同时,还有一些外国公司没有重视中国特色而痛失中国市场的例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发言是MSN前大中华区总裁宫力先生的发言。他从MSN早年在中国大陆被白领做为即时聊天工具的首选,以及MSN的hotmail邮箱的火爆讲起,一直讲到后来MSN的这些功能逐步被QQ替代的过程,讲到MSN总部傲慢地忽视中国用户的需求,小看QQ的各种微小的功能创新,最后被QQ打败,退出中国市场。
从2010至今,五年过去了,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是超出了预期。在中国政府努力打造的良好互联网基础设施上,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建立的教育、新闻、科技和文化等互联网服务和传播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各种便利,同时,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为代表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华为中兴等通信企业也共同营造了繁荣有活力的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近三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网的费用快速降低、上网更加简单易学,让更多中国民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农村人口、老年人口等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分享信息时代的便利。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看,中国曾经在农耕文明时期,拥有世界领先的文化和技术,但中国没有赶上全球工业革命的步伐,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社会并且受到西方的压榨和剥削。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开始后,中国有幸几乎同步参与到这个浪潮中,并且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硬件及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和应用等方面,与世界上领先国家基本保持一致,还自主创新出来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应用,如微信,很多七八十岁的退休老人,也会通过微信与外地的孩子聊天,或者交水电费、预约医院挂号。
放眼今后中国及世界的发展,互联网被各国政府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德国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工业4.0”、中国提出了“互联网+”计划,这些都将让互联网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当然,作用越大,责任就越重。如何更好地利用好互联网,解决互联网存在的信息安全、信息获取、信息公开、隐私保护等问题,就需要各国以及各利益攸关方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合作共赢。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就是“中国故事”的成功。(段黎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