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里的中国教育:2015中国教育年度记忆

29.12.2015  12:55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关怀,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持续关注。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李克强总理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这一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改革重举先后出台。“规划纲要”十年目标实施过半,部分中期指标提前完成,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今年起,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携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共同发起“光明教育年度热词”评选活动。在完成对10亿字次语料抓取基础之上,提出了20个备选热词,并由此发起网络投票和专家投票。最终,按照得票高低选出十大“2015光明教育热词”。

  作为教育改革变迁的见证,十大“2015光明教育热词”串起了2015年中国教育的印记,也饱含着公众对公平教育、高质量教育的希冀。

   1留守儿童

   新闻回顾: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8月,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小姑娘木苦依伍木(笔名柳彝)写下“最悲伤作文”,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建立城乡协同、权利平等的教育发展模式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

  由于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而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持续成为10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热点。6000万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自杀、溺亡、遭受性侵,越轨犯罪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现象与其说是个体家庭的分离之痛,倒不如说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难题。要彻底化解留守儿童问题,从长远来看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教育发展模式。

   2大学生创新创业

   新闻回顾:10月,由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长春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引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部发出通知,2016年起,所有高校将开创新创业课。

  带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研究张玉利(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创新创业的目的和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大价值。大学生创新创业必然带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研究,使他们关注社会需求,深入社会实践,并完成科研成果转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所有的高校都是挑战。大学教师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中介,而需要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训练、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提供帮助。跨院系、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瞄准学科前沿和社会重大需求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3支持乡村教师

   新闻回顾:6月,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同样提出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最美教师”评选、首届“启功奖”为老少边穷岛教师安心从教助力。

  补齐乡村教育短板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

  目前,我国有乡村学生(包括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4122.1万人,乡村专任教师371.6万人。庞大的乡村学生群体能否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判定我国是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尺。

  大力发展乡村教育,能够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长,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而发展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发展,既是对乡村教师群体的重视,也是对乡村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尊重和社会公平的体现。

   4高校反腐

   新闻回顾:

   11月,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等在内的8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违纪问题接受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一周后,教育部党组通报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件。高校官员违纪被严处,新一轮高校反腐启动。

  高校改革解决“不想腐”的思想问题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殿堂,更是社会良心所在,高校教师更应该“行为世范”。社会对高校给予了很高的道德期望。而教育广泛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存在于招生、学术、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腐败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更为可怕,甚至可能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比依法惩戒高校腐败案件更为急迫和重要的是,继续推进高校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转变人的思想理念,解决“不想腐”的思想根源问题。

   5“两个一流”

   新闻回顾: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多年来,国家相继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项目,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旨在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克服以往重点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将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多方筹措资源,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激发更多高校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力争上游,为我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6地方高校转型

   新闻回顾:1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里程碑王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室主任):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一脉相承,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深度调整的开端,是后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多样化的里程碑。对地方高校来讲,转型发展是在新形势、新条件下重获发展活力的重大机遇。

  我们期待各地各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尊重教育规律、深化综合改革,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中心,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为重点,把转型发展这件大事做好。

   7中式教育

   新闻回顾:8月,5位中国教师在英国中学的教学纪录片播出。英国引进中国教材。中国学生应试能力强、科学创新能力欠缺备受关注,引发“中式教育”是好是坏的论战。

  什么是好教育翟小宁(人大附中校长):

  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不断加深,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因为,我们之前更多的是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出国留学。而此次中国教师走进英国课堂,采取有别于西方的教学模式,引发热议实属正常。节目只展示了中国教师和中式教育方法的侧面,不能代表当代中国教育的全部。

  与其说是对“中式教育”的关注,不如说是对什么是好教育,什么形式是好教育形式的关注。教育无论东西,都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8寒门学子上名校

   新闻回顾:2012年起,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开始实施,累计招生近11万人。2015年该计划继续实施,“国家专项”安排招生5万名,“高校专项”招生不少于计划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地方专项”不少于计划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

  寒门学子与名校需互补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

  20世纪50年代初,我上大学的时候,农村大学生的比例高达50%以上。前些年,寒门学子上名校机会越来越少,农村学生上名校的比例大约只有15%。

  印度的拉马努金是“寒门学子上名校”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印度,家境贫穷,但是很有数学天分。他被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发现,并被邀请到剑桥大学上学,补习了必要的基础课。后来他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是亚洲获得此荣誉的唯一的人。

  寒门学子与名校需要互补,寒门学子需要名校的优质资源,借以攀上学术的高峰;而名校需要寒门学子的刻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借以营造催人奋进的学风。

   9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闻回顾: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出台。

  9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用有效机制保障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袁本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选择。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是人们对政府“作为”的期待。

  我国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义务教育在这一“跨越”过程中肩负重任,保障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

   10高考统一命题

   新闻回顾:2015年高考,江西、辽宁、山东3省重新使用高考全国卷。这是继1989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自主命题试点,高考试卷逐渐增至16套后,对全国统一命题的回归。目前,安徽、福建等8省份已申请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届时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将增至26个。

  高考命题“分久必合”刘海峰(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此前,实施分省命题最直接的动因是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同时,切合各省教育发展实际。但是,分省命题会出现考题质量不一、难度波动过大的情况,大大削弱了高考的权威性,而部分省份选派命题教师存在困难。名义上,我国高考是“大一统”,但是,高考成绩的可比性却在降低。因此,我国高考命题再次走向“分久必合”的阶段。

   【网友热评】

  @一家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要名副其实,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培养国家和人民期望的德才兼备的劳动者。当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也不可忽视,也应负起责任。

  @行者-江:我关注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只是一小步,终身教育应该成为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让所有的儿童都不要因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成为社会的负累!

  @高进儒:关注乡村教育,最美教师奖助力乡村教师发展,为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光明日报社点赞!为支持和关心教育的人们点赞!(本报记者陈鹏晋浩天策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