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接力中开辟新境界

18.01.2016  17:09

3年多时间,在岁月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却在中华大地上镌刻下了耀眼的历史新标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新探索、新创造,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向前迈进,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望方知行渐远,高歌奋进续华章。学者认为,梳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成就、新亮点,对深入理解中国道路的丰富时代内涵、增强走好中国道路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治国理政顶层构架不断完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释了“中国梦”。这个凝聚几代中国人百年夙愿的共同期盼,在亿万人民心中激起强烈的时代回响,迅速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3年多来,在“中国梦”的战略引领下,治国理政顶层构架不断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与时偕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呈现。学者普遍认为,“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以此为主线布局谋篇。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反映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景源看来,“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守。“人民群众是发展及其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尺度。

   中国号”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3年多来,党中央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深刻把握,牢牢掌舵“中国号”经济巨轮在风高浪急中行稳致远——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中国主动破除了国内生产总值神话,在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效率优化上狠下功夫。”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顾海良表示,无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不体现了新的发展思路。

  新思路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孕育新生机——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所言,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很多,任务很重,然而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啃硬骨头、闯险滩,既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也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础。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涉及15大领域的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打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极大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创新驱动释放人才红利。“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为首。”顾海良说,随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深入推进,不断释放新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新机会。“很多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以上时,会出现人才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的大规模失业现象,而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900万—1000万人的较稳定水平。

  扩大开放的红利不断积蓄。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服务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探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日渐清晰,对外合作硕果累累。“以前是以‘引进来’为主,现在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顾海良表示,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眼界。

铸牢引领民族复兴的“定海神针

  抓住全面从严治党,就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底线思维作出了许多具体而细致的要求,从治标着手深入治本。通过固本培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铸牢引领民族复兴的‘定海神针’。”陶文昭说。

  3年多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败斗争,赢得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党中央不久前修订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这是制度反腐的重要抓手,要毫不留情、彻底地将腐败的痈疽、肿瘤挖掉,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极大勇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

  3年多来,党的作风建设从“”抓起,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被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抓一抓就过去了”的八项规定,严肃执行,一抓到底,形成持续震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一年,横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此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为作风建设新的聚焦点,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加浓厚、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加明显。“这些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体现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许耀桐说。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党的建设出现了好气象,迈开了新步伐。“作风好了、要求严了、干事实了,以‘四风’为表征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有了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黄相怀如是评价。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今天,稳健发展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中国外交迎来了大有为时代。”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表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主动谋划、努力进取,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打造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3年多来,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全面深化。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3年多来,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国际影响全面提升。

  3年多来,中国外交布局全面推进。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同大国关系不断创新;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谈判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周边外交收获累累硕果;中国—拉共体论坛正式启动、中非合作论坛迎来成立15周年,中国不断深化拓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从新的起点出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向民族复兴伟大征程阔步迈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