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参赛:在移动中写作
当时我正在到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采风的路上,在一个有信号的地方手机上就跳出一个杂志主编的短信:本期杂志在印刷厂急于付印,你的照片像素不够,务必今天发高清照片给我。这可把我难住了,这里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头,几十里路大概才能遇到一户牧民,一路上几乎没有信号,只有乡政府所在地才有。我们此时正处在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我问随行的乡政府干部能否上网,他们说乡上也没有电脑联网。当天我们的越野车队还出了两次事,去黄河源头的路上眼睁睁看着一辆车的轮胎在颠簸中飞掉,返回去的时候另一辆车的底盘又出问题,只能七个人挤在一辆车上回去。在闲聊中,一个女孩跟我说,回到乡政府可以用她的手机发照片到对方的邮箱。晚上一到麻多乡,我就拍一张自己的照片,用那个女孩的手机,把照片发给了对方。
2013年的这件事让我开始对移动时代的写作思考,现代人经常在各处奔走,作家同样是四处采风,有了移动网络他们才能在路上写作。在古代有所谓“倚马千言”,就是停下来靠着马写作,现在我们可以“马背千言”了,在汽车上用手机写作发布出去。
移动网络对我写作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我进行的“环大西部行走”中,2008年我从报社辞职,我称为“去职远游”,因为程序性的工作对我的生活太囚禁,我要到我心中的大西部去云游。我从青海西宁出发,深入大昆仑山的深处,向左到西藏,向右到新疆,一路上我都是白天游历,晚上写作,每当有什么感触,我就用短信的方式记录在手机上,晚上的时候再整理。云游几个月后,我才返回,一路上写了二十万字的游记和上百首的诗歌,假如没有手机和电脑简直不可思议。
云游归来,我就开始了自由写作生涯,经常外出采风,我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把那些转瞬即逝的诗句或感想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记下来,过后再整理成篇。
从前很少用手机上网,直到在黄河源头受困,我才开始注意到移动网络,那次返回就买了部智能手机。后来我多次在各地采风,可以随时查阅沿途资料,可以随时将约稿发给对方,还可以把自己写作的诗文在网络上保存起来,这样无论如何都无法丢失,因为我曾经因为摔坏手机丢失过重要的资料。
从小我对晚上做的梦记得特别清楚,经常惊讶于梦的天然象征性,于是从2007年开始就把这些梦记录下来,统一编为《梦魇×号》。记梦是有诀窍的,必须是刚刚醒来就记下,这时细节都很清楚,可是有时因为有事,只是大概用笔记录下关键词就匆匆出去,过后连自己都想不起来。后来我开始用手机记录,可以边行走边记录,后面的梦就记得非常完整了,如今已经记录到《梦魇1150号》。
在现代,我们时常在四处移动,无论是在白雪皑皑的北国,还是在郁郁葱葱的南方,无论是在巍巍昆仑山,还是在滔滔黄河畔,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还是在偏僻遥远的乡村,在陆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水上的轮船中,只要有移动网络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自如地写作。
曹谁,诗人、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谁在苦闷中象征》(上下卷)长篇小说《巴别塔尖》《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昆仑秘史2:传国玉玺和罗马皇冠》《昆仑秘史3:玛雅通天塔》《乱世孤星:虎台太子传奇》等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