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强化 西宁四大发展蓝图值得期待
省委书记骆惠宁要求西宁在“发展上做贡献,改革上走在前,稳定上做支撑”。
省长郝鹏指出:“西宁一定要攻坚克难,在经济发展上做更大贡献、在城市建设上做出示范、在改革开放上做出新探索、在服务全省上做出新努力。”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建军就城市建设提出:“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美宁方略,树为关键”、“治宁方略,水为大政”。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蓝图。
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作用凸显,如何全面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如何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区县和城镇建设上又将怎样谋篇布局?本报为您一一解读。
一张总蓝图绘到底
按照“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总体要求,坚持“中心带动、城镇支撑、交通先行、基础保障”的基本原则,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东部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化交通网络的连接功能,突出基础设施的拉动作用,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和布局优化,使西宁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载体功能更加完善,切实发挥核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四大蓝图做强西宁
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强化
【关键词:开放型发展格局】
【解读】发挥西宁区域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和聚集效应,拉开城市骨架,加快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和结构调整优化,构建开放型城市发展格局。
●推进湟中撤县设区加快多巴城市副中心和鲁沙尔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市政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北川南川片区建设重点实施好北川河景区等项目,加快老城优化调整和海湖新区功能提升,做好火车站站改工程的收尾和南岸商业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广场北扩等项目实施,加快河湟民间文化展示中心民生工程等。
县城及重点镇协调推进
【关键词:打好“组合拳”】
【解读】找准城镇化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科学、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这样构建:以西宁主城区、鲁沙尔、甘河、多巴为核心,以湟源、大通为引擎,以大通塔尔等13个重点镇为支撑,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三县县城这样建设:提高县城对人口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对乡镇、农村的带动能力,强化主城区设施、功能和服务向三县县城延伸和梯度转移。
◆重点镇这样发展:以交通节点等为重点,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镇,提升重点镇支撑功能和服务作用。
◆美丽乡村这样建:今年推进70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00户、奖励性住房8900户,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
综合交通路网体系构建
【关键词:“外成环、内成网”】
【解读】积极拓展中心城市路网体系向外辐射,主动对接区域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建设,不断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构建“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路网体系。
-建205公里外环路。加快市域交通环线建设,提升现状道路等级,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全力推进市域205公里外环公路建设。
-贯通主城高速环线。疏解主干路交通压力,加快修建西城大街、峡口路与南北高速的连接线,尽快使主城高速环线贯通。
-推进快速公交。拓展现有城市道路资源,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推进快速路网和快速公交建设。
-外延出口道路。有效增加路网密度,完善道路系统功能,改善城市微循环系统,2020年全面建成“五横十五纵一环”主干路网。
-启动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规划。推进轨道交通的立项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积极启动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控制规划编制,力争在“十三五”启动建设。
-加快四个川换乘枢纽建设。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综合换乘枢纽体系,实现长途客运、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的快速转换。
-年内建成150公里绿道。加快绿道系统建设,积极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年内完成北山美丽园、湟水河、南川河等区域150公里绿道建设,三年内建成覆盖市域的400公里绿道网络。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
【关键词:补“短板”】
【解读】城镇基础设施是我们的“短板”。立足西宁市核心地位,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的扩能升级和更新改造,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申报海绵城市试点。积极做好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各地区一律按照综合管廊建设的标准修建综合管廊,老城区在改造过程中逐步修建。
▲推进生态绿心等工程。全力推进生态绿心、南北山三期绿色生态屏障等工程建设,实施好北川、海湖、宁湖三大湿地建设,推进西川生态城等项目。
▲保障老百姓供水。推进七水源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加快宝库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工程建设。
▲处理城市污水。抓好市区及三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城镇垃圾处理。积极开展东部城市群餐厨垃圾收运一体化试点和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