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法将建共同基金支持第三方合作

01.07.2015  10:49

李克强夫妇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

新华社电(记者 王慧慧 尚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6月30日下午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

李克强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奥朗德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李克强表示,中法拥有高水平的政治互信,互利合作成果丰硕。中法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愿同法方密切高层交往,提升两国战略互信水平,推动务实合作转型升级,助力各自发展振兴,在涉及世界和平、安全、发展的问题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克强指出,中法务实合作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双方应拓宽合作思路,加大利益融合,联合开拓第三方市场,为中法务实合作开辟新天地,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巩固并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开展全产业链合作和深度工业合作,增加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合作比重。拓展金融、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旅游、农业食品等新兴合作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双方还就中法如何开展三方合作进行了深入、具体探讨,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为此建立中法共同基金,为双方于第三方开展产业投资等国际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李克强是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理瓦尔斯邀请,于当地时间6月29日晚乘专机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的。

李克强7次落脚欧洲走访10国

千亿“欧洲大单”投向哪儿?

大单”如今成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的热词,新闻报道中以此总结其每次出访的务实经济合作成果。昨日,李克强与比利时首相米歇尔见证签署了价值超过180亿欧元(约202亿美元)的新一笔大单。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李克强访欧至少已签署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单。这还不包括一些未经报道的以及“隐形”的大单。

欧洲大单”超过千亿美元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李克强出任总理以来已是第7次出访欧洲,此外,今年5月在出访拉美四国之时,他还在爱尔兰和西班牙进行了过境访问。

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5月,李克强进行了上任国务院总理后的首访,其中包括瑞士和德国。这一次中德签署商业合同总价值521亿元人民币(约84亿美元)。

2014年6月,李克强对英国和希腊进行正式访问。中英、中希分别签署多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和46亿美元。

2014年10月,李克强再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俄罗斯和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中德间又达成了181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中俄两国的双边合作文件总值约100亿美元。中意双方企业间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在访问罗马尼亚以及瑞士等国时,李克强也签署“大单”,但具体数额并未披露。

访问欧洲10国,李克强带回了超千亿美元的大单。然而,这也仅仅是对公开报道的粗略统计。

金融科技比重最大

李克强带回的“欧洲大单”中涉及最多的当属金融领域。在李克强出访中,与英国、希腊、俄罗斯、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和罗马尼亚等国均签署了涉及金融和经贸合作的大单。其次,科技大单也非常多。此次对欧洲的访问,也签署了微电子等领域的科技大单。此外,能源、基建和高铁领域的大单加起来也占了半壁江山。

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明明认为,“访问欧洲我们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挖掘合作的机会。”他说,在欧洲,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更多,而经济复苏无力的欧洲也需要中国的市场,双方“互需”的性质会更明显。

隐形大单”无法统计

李克强任上首访瑞士,虽未有签署大单的消息传来,不过,那次访问中,李克强与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宣布建立金融对话机制。这为后续两国深化经贸关系做好了铺垫,称之为“隐形大单”毫不为过。

今年5月经停西班牙时,西班牙副首相索拉娅·萨恩斯·德圣玛丽亚和李克强一致表示希望改善双边贸易关系并加强联系。也是在这次会晤上,双方讨论了两国可以通过双边经贸混委会就加强相互投资、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进行论证,争取达成一份框架协议,更好实现双赢、多赢。这为潜力无限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奠定了基础。

解读

容克计划”与

国际产能合作”如何对接?

昨日,中国政府网的一篇报道用“相见恨晚”来形容欧洲的“容克计划”与中国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的对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9日在第十届中欧工商峰会上说,中欧投资合作应面向实体经济,开展产能合作。对于如何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中欧两位领导人提出方案——“欧洲投资计划”和“国际产能合作”进行对接。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的为期三年、总规模达315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重振欧洲经济。这一计划被认为与中国政府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有高度吻合的内涵。李克强指出,目前,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国家也在实施“再工业化”。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上的需求都很旺盛。

对于两项计划如何对接,李克强给出了设想和答案。他说,中方愿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积极考虑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欧要在双方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共同突破,并且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在第三方合作上突破。

他继续解释称,“处于初期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有需求,处于中期工业化水平的中国有巨大的装备能力,而发达国家有高端技术、装备,还有‘后工业化’产生的创意。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把三者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三赢’,又可以拉动全球市场需求,有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本组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