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交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

02.08.2015  10:45

图为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致辞。

图为“彩虹桥”活动合影。均为董德摄

  每到暑假,都是赴美游学的旺季。各种类型的夏令营、游学培训、名校走访项目都纷纷启动。以往常常都是由中国到美国的输出,少见美国孩子组团来中国。近年来,美国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奥巴马提出的“十万强”计划(在2014年前送10万美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开始,美国组织了各式各样的对华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相比,较于人数庞大的中国学生,这些项目和活动还相差甚远。但毕竟,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2015年7月27日,“彩虹桥”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公益项目在美国大使馆开展活动,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先生亲自站台支持,来自美国的31位大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文化交流活动。

  “彩虹桥”是中美教育交流的一个缩影,是由中国银行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并与美国人留学促进会合作开展的公益文化项目。该项目既与美国奥巴马总统提议的“十万强”计划对接,也符合中方积极倡导并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的要求。截至2014年7月,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十万强”计划已经实现,而“彩虹桥”项目可谓是“十万强”计划的延续。

  其实,中美教育交流可以上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那时已经开始注意培养“中国通”,中美曾签订过短期汉语学习协议,挑选优异的学生来中国学汉语,美国前财政部长盖特纳就是这个项目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教育的“逆差”也越来越悬殊,两国留学生人数之比高达10:1。自从2009年中国赴美留学出现井喷之后,美国校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而且这种现象正在由大学往中学和小学渗透。学习英文的中国学生数量更是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的600倍。虽然近几年中文热的确在美国略有升温,但在美国中小学目前只有6万学生学习汉语课程。

  显然,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如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究其根源,除了美国人不必为了追求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而远赴他国以外,也跟美国的文化产业发达有关。中国的年轻人通过美剧、好莱坞大片、NBA等了解美国,但美国的年轻人除了通过大量涌入的贴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认识中国以外,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几乎一无所知。

  然而,正如一位参与“彩虹桥”项目的美国学生所言,“忽视中国,就等于忽视了整个世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学生有必要踏出国门,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中美两国蓬勃发展的教育交流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中美年轻人可以深入彼此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人文传统,他们还会将所见所闻带回去,影响更多的人。

  美国学者彼得·卡赞斯坦曾说,各个文明镶嵌在一个全球文化共同体之中,文明有其内在的多元性。在美国人心目中,对中国还保有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所以通过教育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中美年轻人互相了解尤为重要。因为年轻人代表着中美关系的未来。试想,10年、20年后,在中美合作的各个领域,都有大批互相了解对方文化的精英,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全球化不仅是资本和商品的全球化,也是教育和文化的全球化。走出去,请进来,教育交流是求同存异和超越狭隘的最好方法。虽然“彩虹桥”之类属于短期项目,但很多美国学生充分地利用了在中国的几周时间,走访了北京的很多地方,通过与当地人打交道,不仅提高了汉语水平,而且还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今,中美两国的年轻人,正在通过个体的力量,将中美两国关系送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