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北山那一抹绿
从西宁市北山大墩岭上俯瞰西宁城区。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时至2019年5月,站在西宁市北山泮子山和大墩岭的山顶上,眼前的树林显得格外翠绿……站在山顶平台,透过层层圆柏俯瞰西宁城,城市脉络清晰,南北两山遥相呼应。如今的北山已经是郁郁葱葱,满眼绿色。风沙小了、泥水少了,气候的改善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色彩,这座绿色高原古城此刻显得格外秀丽、惬意。而这一切,离不开北山上那一群辛勤劳动、植树造林的植树人。
王宁军和他的“育林军”们
顺着山间的硬化道路,汽车一路驶向泮子山深处。油松、青海云杉、青杨、等20多种树木生长在这里,林木保存率、林草覆盖率85%以上,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色。
“这片山坡土少石头多,雨水不足,土壤贫瘠,传统的种树方法根本不行。”4月的一天,在泮子山山坡上,年近60岁的王宁军指挥着他的20多名“育林军”抡镐砸钎,将运上山的百余株树苗,当天挖坑,当天栽种,保土浇水。“再过三五年,这满山都会变成绿色的!”王宁军信心满怀地指着山头阳面套种成荫的杨树和圆柏:“那些是这片山上树龄最大的苗木了,有16年了。那边那片是2009年我来到这里后栽种的,到今年也有10年了……”
王宁军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绿化区现场指挥负责人,2016年,王宁军退休了。本可以安度晚年的他,因为心心念念着自己曾挥汗植绿的北山,加之其他人对这片山头情况不熟悉,又再次毅然决然重回到这片倾注着他的汗水和希望的大山,他立志要让北山充满绿色……
王宁军所在的西宁市北山泮子山绿化区,海拔2220-2670米,绿化面积共247公顷,这片山头遍地是石头,在这种地带种树,谈何容易。王宁军和他的造林队没少碰壁。 “当初我们种树的时候连适合的土质都没有,不是羊脑石就是盐碱地,也没有树坑,需要我们把石头挖开,再从山下拉土上山,再种上树苗,但是树栽了没有水也是活不了,所以第一年才种了600多棵树。”
起先王宁军他们用传统办法种树,费劲不小,但成活率极低。
“在这里,为了造成一片林,山上没水,就背水上山;石头地带要种树,就背土填埋;盐碱荒山,就运土改良。一片地要改质至少3-4年才能适宜小树苗的生长。”王宁军一次次进行试验。“雨水存不住,湿润的树坑不到三天就又干又硬,还会泛出白硝,若不及时浇水治硝,新栽的小树苗极有可能还没来得及扎根就已经死了。”他不停地组织伙伴给挖出的树坑浇水,为了改质土壤,他想尽各种办法,在泛硝的土地上撒上硫酸亚铁,一遍又一遍,直到土壤不再泛硝才算有了成效。
“在无纺布袋内装进营养土,把树种在无纺布袋内,再放进树洞中……”2012年,王宁军终于摸索出了类似“套保湿袋”、“土壤改治”等一系列适宜北山盐碱地植树法,解决了羊脑石地区种树的难题,使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早在几年前,山上修建了14座蓄水池和灌溉管网,容量18000立方米,铺设灌溉管网56000米,不用再担心水的问题。”王宁军介绍道。
树苗,一年年长高;林地,一片片扩展;荒山,一点点变绿。10年间,王宁军和他的造林队累计绿化荒山247余公顷。
看着现如今的南北两山,夏季那漫山遍野的绿色绵延向前,一幅幅花木丛生、鸟树相依的和谐画卷,王宁军满眼欣慰。
把家安在山上的“植绿”人
说起这北山上最年轻的护林员,不得不说到段国禄,虽然年轻,但他却是在山上工作时间最久的人。
“ 18岁,就跟着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上北山植树了。”今年46岁,在北山坚守28年植树造林的段国禄,衣着整洁、腰板笔挺,是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的一名资深护林员。
人人都盼着栽种的树苗成活,但在干旱的北山上,种活树谈何容易。“我来这里的时候,山上连草都没有。我们平整山地,然后从山下抬水,上山挖坑,一棵棵栽树、浇树。头几年栽的树苗要么旱死,要么被水冲走,一到冬天,所剩不多的几株也几乎被冻死。”段国禄说,后来他们借助黑刺等灌木根瘤菌的固土增肥作用,才让北山的土质慢慢发生了改变。
“那时的北山上风大、土大。寸草不生的羊脑地暗藏着许多大石头。挖一个标准树坑,需钢钎、大锤并用,有时一天才能挖好一个。”段国禄说起二十多年前的事,语气中依旧满是唏嘘。“山上缺水严重,可一旦下雨,就无路可走了。”段国禄回忆,刚来北山的第三年下了一场暴雨,至少有13.3公顷刚种的树苗全被冲毁了,差不多1个月的活全白干了。大雨冲得倒树苗,但冲不垮植树人的干劲!大雨过后,他和工友们又上山重新挖坑种树……
眨眼过了28年,段国禄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眼前这座大山。他甚至把家安在了山上的管护房里。山上的树就像他的孩子,每一棵都看过、摸过、照顾过,它们能在土壤贫瘠、严重缺水的北山上存活,从指头粗细长到碗口一般粗,他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跟着段国禄来到他在北山三叉岭顶上的管护房,被眼前的一幕所惊讶。满院的绿色,夹着槐花香气透人心脾,娇艳的牡丹,含苞待放的芍药……园中一片600多平方米地上,种着油菜、茼蒿、马铃薯、甘蓝、香菜等20多种蔬菜;菜地地垄上种着的杏树、樱桃树和苹果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小果子;一个手工搭置起来的小温棚里,黄瓜和西红柿已经开过了花结上了果苗子。“这些都是我和我们家老范一起种的,放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在北山上都能吃到自家种的菜了。”说起自己精心打理的菜园,段国禄满是开心。 “在北山上,种菜最成功的也数我们第一了。”段国禄妻子范英会告诉记者,现在“植绿”就像是他们夫妻二人的“魔咒”,只要看见有空地就想种上东西,不管是小树苗,亦或是一颗花种、菜种,看到它们茁壮成长,心里就有满满的成就感。
【相关链接】
现在的西宁南北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森林景观基本形成,年均降水量逐步增加,了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据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绿化处处长朱洪杰介绍,近30年间,西宁的南北山上建成了由62座泵站、2000公里管道、570座蓄水池组成的林灌网络系统,修建了251公里林区道路和128处瞭望台、检查站、管护房等基础设施,筛选出适生性较强的造林树种30多种,适宜大南山的树种配置模式20种,形成了以乡土针叶树为主、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森林生态系统。
回望西宁南北山的“绿色翻身”路,森林覆盖率已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9%,西宁市森林覆盖率达3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修复,截至2014年,西宁南北山绿化创造了我国干旱地区大规模绿化成果的奇迹,推动西宁实现了向生态城市的转变。2015年,长期缺林少绿的西宁更是实现了生态“逆袭”,一跃成为西北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省会。
树木多了,风沙小了。西宁南北山成了鸟儿栖息的家园,已有20多种鸟类安家。过去30年里,西宁南北山共栽植各类苗木3000多万株,造林保存率达80%以上。南北山绿化正悄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大规模植树造林向实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变。目前,南北山形成森林总面积34400公顷,使得西宁市民人均森林面积倍数提高,已提前达到2020年计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