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西宁

07.01.2015  12:08
核心提示:    西宁脱颖而出,从全国28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  日前,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权威发布《“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2014)研究报告》与《&

    西宁脱颖而出,从全国28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

  日前,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权威发布《“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2014)研究报告》与《“美丽中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建设水平(2014)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西宁市在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政治建设指标排名第二位。

  为何是她,领先其他城市?

  为何是她,看似不起眼的西部城市,却能夺得政治建设指标第二位?

  从指标看西宁为何居于前列

  从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做的《报告》中记者看到,“美丽中国”政治建设指标主要有环保作为和政治进步两个二级指标,涉及该地区是否制定市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是否将生态文明纳入政绩考核、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等一系列重要指标。那么,西宁做的究竟怎么样?

  评比指标:是否将生态文明纳入考核

  西宁做法:不仅纳入考核权重也加大

  记者从西宁市考核办了解到,西宁市不仅将生态类指标纳入了政绩考核,同时,今年还进一步强化了保护类指标权重。在《西宁市各区县及市直部门领导班子2014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中,调整降低了区县绩效考核目标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大经济指标权重分值,其中四区由去年的5分调整至4分,三县由去年的4分调整至3分。同时,在四区绩效考核目标中,设置了城乡绿化、创模工作、治污工作、耕地保护、砂石整治、建卫工作6项生态保护类指标,总权重由去年的5分提高至11分;三县生态类指标在前面6项基础上,另外增设了“污染物排放”、“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3项指标,总权重由去年的12分提高至17分。

  评比指标:是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西宁做法: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已执行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省委、省政府《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及《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精神,结合西宁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西宁市贯彻落实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方案,西宁市提出的目标是:

  ●三年强基础:到2015年,按照《西宁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六年促提升:到2018年,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出率显著提高,循环经济成为主导模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制度先行先试取得重大成果。

  ●八年见成效:结合西宁市的创先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环境保护目标全面实现:主要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巩固树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的20%,环境信息公开率达100%,生态环境课时比例每年不少于12个课时等。

  评比指标:环保占财政支出比重有多大

  西宁做法:尽管财力弱但全力支持

  尽管西宁市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创模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2亿元建成市区及3县(园区)污水处理厂8座,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总量达28万吨。投资1.4亿元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一期工程。投资1.13亿元开工建设西宁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投资1.18亿元开工建设第五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为2.27亿元、全长16.2公里的西宁污水处理厂进厂主管改扩建(即排水箱涵)工程建成通水,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测控”。投资6500万元建设日处理240吨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资2343万元实施了沈家沟、尹家沟2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建设。先后投资8.2亿元实施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启动实施了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小酉山生态治理、北山危岩体、湟水河流域生态绿化、西川湿地主题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大型生态绿化工程。

  评比指标:网络上能否查询环保信息

  西宁做法:环评项目多途径进行公示

  在生态建设、环保等方面,西宁市积极做到公开透明。对于需要进行环评的项目,在环评前都要在媒体上进行信息公开。在环评后,也会在西宁市环保局网站对项目进行公示。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还设有面向公众开放的网络信息公众平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