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省脱贫攻坚当好先行军

10.07.2018  09:31

  青海新闻网讯 交通运输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

  近年来,青海省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思路,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扎实推进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示范等重大工程,大力建设“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和“康庄大道”,努力为全省脱贫攻坚当好先行军。

   兜住交通扶贫底线

  全力建设“幸福小康路”

  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地处脑山地区,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脚步。2017年5月,一条全长34.8公里的油路串联起乐都区碾伯、蒲台、瞿昙3个乡镇11个村,彻底解决了山区1.2万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原来就是一条土路,出一趟门实在是太费事了,逢节过年或者老百姓家里办个事,东西都是从外面背回来的。现在太方便了,一个电话,车就开到了家门口。”说起村里道路的变化,蒲台乡圈窝村村民李宏成高兴地合不拢嘴。

  依托这条农村公路,蒲台乡9个村发展起了23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的年均收入也从以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有些村还达到了4000多元。

  蒲台乡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大力实施乡镇通畅工程、建档立卡村通畅工程、异地扶贫搬迁村配套道路等,目前全省农村公路达到5.93万公里,2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95.6%实现通畅,64%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海东市、西宁市全部及周边州县的农业区村道全部实现硬化,全省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3.2% ,行政村通客班率达到87.13%,大大改善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安全和管养

  努力打造“平安放心路”

  为了保障乡亲们的出行安全,近两年来,交通部门投资540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安全防护工程78项,处置安全隐患769公里,改造危桥30座。同时省交通运输厅认真督促各县级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统筹规划、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镇)村配合、依法管理、保障畅通”的格局初步形成。

  据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李积胜介绍,目前,全省所有的县(市、区、行委)交通运输局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均成立了乡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养护路况水平逐年提高。

   助推脱贫产业

  奋力打造“特色致富路”

  为带动农家乐、采摘游、农业产业园发展,交通部门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等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助力沿线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补助资金8.99亿元,支持建设了共和县龙羊峡新村,湟中县贾尔藏、卡阳,祁连县的卓尔山等乡村旅游和海南文昌宫、海西野牛沟、玉树勒巴沟等地区旅游公路,配套完善了都兰东山扶贫产业园区、湟源北山养殖园及海北州贫困村合作社产业园道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支撑。

  在湟中县卡阳村,2016年,全长8.6公里的乡村旅游扶贫专用公路建成后,昔日的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美丽的卡阳景区,许多村民吃起了旅游饭,短短两年时间,村里便发展起农家乐20多家,养殖户10余家,村民年均收入过万元,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

   优化路网上台阶

  着力建设“康庄大道”

  近两年来,随着川口到大河家、民和至小峡、花石峡至久治、共和至玉树高速(一级)公路建成通车,青海贫困地区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为脉络,以农村公路为基础,“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全省公路总里程达8.09万公里,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达3900公路里,二级公路里程达7500公里,实现了全省藏区州府通高速公路,六盘山所有县(区)通高速公路,其余所有县(市、区、行委)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实现98.6%的乡镇、97.1%的行政村通畅。路网结构的不断优化,强化了贫困地区与周边重要产业带、城市群的交通联系,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交通保障。

  仅在川官公路沿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就建设了高标准日光温室100栋、标准化菜田1万亩、特色果品基地2000亩、鱼塘200亩。葡萄、肉奶牛、草畜联动、电商、劳务等扶贫产业园也在积极规划建设中。

  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大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6000公里,便民桥梁200座,确保到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畅,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扎实推进“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交通+民族团结创建”等扶贫新模式,助力全省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