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5月22日)
王国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励精图治,奋力开拓,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作为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具有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宽广博大的政治胸怀、超凡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青海全面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16年3月10日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8月22日至24日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奋斗目标,为我们继续前进指明了新方向、拓展了新视野、带来了新机遇,是做好青海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青海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在,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力量所在,是青海未来的前途命运所在。
一、青海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强党建,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五年,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率先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跟进学、拓展学,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年年有新部署、新举措,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发挥了引航定向的根本作用。各族干部群众的“四个意识”日益牢固,学习成效越来越转化为开创新局面的实践成果,我们的发展方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坚定。
这五年,发展的层次不断提升。 我们坚持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向绿色低碳循环迈进。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后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显现,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二个千亿元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青海迈入高铁时代,西宁至六州全部通高速公路,“一主六辅”民用机场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发展各具特色,东部城市群加速崛起,以玉树灾后重建和高原美丽村镇建设为标志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五年,发展的优势逐渐显现。 我们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推进,江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祁连山、青海湖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深入实施,木里煤田整治基本完成,西宁南北山披上绿装,湟水河治理初见成效,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生态优势不断显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
这五年,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 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红利弥补发展短板,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各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司法体制、医药卫生体制三大“国字号”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农牧区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口援青省市合作交流日益广泛,青洽会、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这五年,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 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民生保障正在从低水平广覆盖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藏区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城乡近三分之一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减贫人口近百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基本实现全覆盖,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新的提高。 这五年,发展的环境愈发向好。 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坚持“两个共同”主题,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平安青海建设扎实推进,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深入实施,形成了藏区依法治理的“班玛经验”和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三种模式”,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这五年,发展的合力广泛凝聚。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省有机统一,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成效更加显著。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立法、监督等工作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能力和质量有了新提升,群团改革不断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自治体系不断健全,依法治省富有成效,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 这五年,发展的引领更为有效。 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不断形成,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日益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覆盖更广,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环湖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名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这五年,发展的保证更加坚强。 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明显加强,反腐败斗争深得民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各族群众接续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青海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青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向中央驻青单位和援青各省市,向所有关心支持青海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未来五年,我们肩负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光荣使命,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方位。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明显特征,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省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今天的青海,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我们正迎来青海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大潮,推动青海发展进入新阶段。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推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区域发展格局也在重新洗牌。顺应改革创新的大潮,就能掌握主动、赢得先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会被历史淘汰。只要我们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推动发展,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就完全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临近,引领青海发展实现新提升。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五年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团结起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努力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营造了青海发展的新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空前增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全省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各族群众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意识越来越强,全省上下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任务艰巨;贫困发生率较高,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基层基础工作、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谋新求变,以新视野谋划新思路,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主动转、加快转,努力在“四个转变”中不断开辟青海发展的新境界。 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 这是立省之本,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青海拥有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等丰厚的生态资源,在全国生态格局中的影响大、贡献大、责任大、价值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是大趋势、大战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既要持续加大投入,当好生态守护神,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要转变传统思维定式,放下经济总量小的包袱,把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起来,把高原生态农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生态产业打造起来,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张牌,把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建立起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使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大省,进而向生态文明意识强、生态治理能力强、生态服务功能强、生态经济实力强的生态强省迈进。 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 这是省情之要,核心是凝心聚力。多民族是青海的特色,也是优势。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这片高原大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和谐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我们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这面旗帜,推动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弘扬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各族群众广泛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 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 这是强省之策,核心是提高站位。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与国家战略结合得紧密,什么时候我们的发展优势就得以充分体现。只有把青海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才能找到优势、找准方向,扬长避短、借势发展。我们要紧扣强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国家战略资源接续地功能、承东启西纽带支点功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绝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被边缘化。 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这是富民之计,核心是“三农”转型发展。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重点在农牧区。青海农牧区大部分是生态保护区,土地、草场、林木既是农牧业生产资料,又是生态资源。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科学合理地发展农牧业优势产业,积极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走出一条农牧区生态得到保护、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共赢发展之路。 “四个转变”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深化省情认识的思路创新,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准确把握了青海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与历届省委工作思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四个转变”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体现了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是实现转变的重要保障;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了解放思想、主动作为的进取精神,是实现转变的必要条件;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善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转变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模式、领导能力、基本素质等方面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变中求进、开拓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倍加自信,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倍加自信。我们一定要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不辜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托,不辜负全省人民的厚望,在历届省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奋力开创青海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