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全力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08.05.2014  18:07
——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刘 山 青 (2011年1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总结去年、部署今年国土资源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服务和保障能力,努力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下面,我代表厅党委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省极不寻常、极其难忘的一年,又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玉树强烈地震和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力指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全省重点工作,一手抓玉树抗震救灾,一手抓科学发展,工作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国家藏区支持政策有效落实,“358地质勘查工程”顺利推进,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如期开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国家支持青海藏区政策落地,在柴达木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可燃冰开发技术研究、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面给予了全国最优惠的支持政策;地质找矿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在西宁周边及东部地区发现7个富硒或含硒的区域,为我省特色农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青海大场金资源基地、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列入全国十大新发现的资源接替基地,祁漫塔格等4个地区列入全国47个重点勘查区。全年累计提交资源量:煤2亿吨、铁矿石0.5亿吨、铜铅锌100万吨、金50吨,新发现茫崖镇迎庆沟—景忍东铜铅锌矿等6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新提交木里煤田弧山二井田等10处可供开发的矿产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完成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铁路货运中心应急工程、750KV西宁至永登输电线路工程、西久公路贵德至大武段、国道315线德令哈至大柴旦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保护资源更加规范有序。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全面启动,2010年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加强项目用地预审,核减不合理用地37.93公顷。跃进山铁矿区、双庆铁矿区等8个整合矿区基本完成整合工作。鼓励引导矿山企业引进先进采选矿方法、技术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组织完成6个国家级矿产资源保护项目、9个省级项目实施方案审查,资金总额5800万元。格尔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大柴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贵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创建活动稳步推进。
  ——改善民生更加切实有效。迅速开展玉树震后地质灾害排查,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295处,涉及人员32801人,对24.36亿元财产构成威胁。组织6支找水打井队伍,赴西南抗旱找水打井,成井15口,解决了6万多人的饮水问题。供应住房建设用地642.81公顷,比2009年增加了87%,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及游牧民定居点工程用地共计562.76公顷,占年度住房供地总量的87.55%。扎实推进移民安置工作,龙羊峡、李家峡、夏藏滩等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服务大局,扎实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主动服务灾后重建
  我们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地质灾害排查、重建选址等工作。为了减少次生地质灾害,迅速开展了监测预警、裂缝填埋、危岩清理等工作。紧急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出台土地权益处置政策和支持玉树灾后重建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开展应急打井找水工程,完成供水井26眼,总出水量23733立方米/日,保障了灾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全系统涌现出一批优秀集体和共产党员,彰显了国土资源系统雷厉风行、善打硬仗、甘于吃苦、勇于处置突发事件的优良作风。省测绘局提供各类地图4000余幅,为抗震救灾、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地图支持和数据保证。省环境地质局全力为抗震救灾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在灾区打井找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克服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二)体制机制得到创新,“358地质勘查工程”进展顺利
  青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地勘工作管理机制、资金投向、找矿激励措施等,为实现找矿新突破奠定了制度基础。全年落实地勘项目327项,投入资金12.94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66%。其中,国家投资5.03亿元,省地勘基金4.73亿元(包括海西州5074万元),社会资金3.18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42.76万米,硐探工作量0.96万米,槽探工作量47.5万立方米。统筹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统一组织实施野马泉、卡而却卡、沱沱河铜铅锌多金属矿,大场、沟里、五龙沟金矿、鱼卡煤矿等7个整装勘查项目。“358地质勘查工程”实施三年来,已全面超额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累计提交资源量:煤5亿吨、铁矿石1亿吨、铜铅锌395万吨、金120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达到15%,提交了20处可供开发的矿产地。省地勘局认真组织实施整装勘查项目,发挥了项目责任人的主体作用,有色金属、贵金属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省有色地勘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沟里地区与山东黄金集团的联合勘查模式,为我省引进大企业进行联合勘查开发积累了丰富经验。海西州国土资源局对地勘项目采取跟踪服务的措施,及时协调地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地勘工作外部环境。
  (三)矿产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矿政管理更加规范
  成立了青海省重要矿产资源配置领导小组,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重要矿产资源配置办法》,明确了资源配置的工作流程。重点加强了大企业产业项目、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矿产资源配置力度,先后为中铁公司、中海油、中国五矿集团、海西州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配置了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撑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采矿权市场建设,全省州、县国土资源部门新立采矿权72个,63个以市场方式出让。加强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1.92亿元,创历史新高。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煤、铁的潜力评价工作。矿业权核查工作全面完成,成果被全国矿业权核查办公室评定为优秀。全面启动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编制完成了钾盐、煤、铁、铜、铅、锌、金、稀土、锡、钨、锑等11个单矿种初步汇总。海南州国土资源局着力巩固矿产资源整顿规范成果,加大了地勘项目巡查力度,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好转。黄南州、果洛州采矿权标志牌全部竖立。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得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显著
  完成隐患点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巡)查143次。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发布3级地质灾害预报9次,成功预报1起,避免了18人伤亡。编报地质灾害险情专报35份,调查报告17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对全省162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点进行了定期监测,完成水位、水温监测621点次。投资3.23亿元,在三江源、环青海湖、黑河流域、大通河流域,湟水河流域实施12个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治理恢复耕地7669.2亩,恢复草场5.45万亩,是历年来治理面积最大、治理效果最好的一年。格尔木昆仑山、贵德、互助北山、久治年保玉则、尖扎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已落实前期工作经费200万元。11家矿山企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2100余万元,目前共有107家矿山企业缴存保证金1.02亿元。果洛州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一年来没有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省核工业地质局狠抓项目质量,强化监督管理,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五)耕地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用地审批效率不断提高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确保了全省810万亩耕地保有量和651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深入开展“建设用地报件质量年”活动,建设用地报批实现“又好又快”,报件质量进一步提高,报批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审批件数和面积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6倍和2.2倍,当年办结率超过92%,周期由以往的平均1年左右缩短为目前的平均3个月,最快的报件3天批复,表明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同时,针对多年来征地拆迁工作中补偿标准偏低、区域不平衡、同地不同价等突出问题,按照同地同价、协调平衡、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了我省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县城建成区征地补偿标准由原2万元左右提高到4万元,幅度近100%,其它地区提高50%,有效缓解了征地补偿标准低、拆迁工作难的问题。用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267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创造了我省重大项目建设征地工作群众上访波动最小、征地拆迁速度最快的历史记录。海东地区国土资源局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共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204块,有力地推进了基本农田建设。
  (六)土地有偿供应力度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取得重要进展
  全省供应建设用地1925.38公顷,其中,以划拨方式供地996.04公顷,以有偿方式供地929.29公顷,实现成交价款及租金47.54亿元。开展了2009年度全省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评价考核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对获得优秀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分别奖励建设用地指标50公顷和40公顷。率先出台了促进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用地的意见。完成了土地有偿使用以来出让合同专项清理和闲置房地产用地的清理与处置工作,全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启动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试点工作,完成了年度专题研究及相关调查,形成了初步数据库。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得到有效应用,成果更新工作全面完成。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49个,建设规模16万亩,规划新增耕地5.18万亩,投资1.8亿元。实施占补平衡项目9个,建设规模4.9万亩,规划新增耕地4.2万亩。海北州国土资源局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力度,组织实施了海晏县西岔村、刚察县泉吉乡等4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346.3公顷。
  (七)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完成了全省土地调查统一时点的汇交工作,建立了46个县级单位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第一次采用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高端技术,全面、准确、翔实的查清了全省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数量、质量等利用状况,为建立国家、省、地、县四级联网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和我省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奠定了基础。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展顺利,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由省政府印发执行。西宁市、玉树州及所属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进入报批程序,其它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查通过后,由省政府批准发布实施。各州(地、市)及重点县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根据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青海藏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编制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青海省藏区国土资源发展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全省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良好,使用新增总量指标2920.09公顷,占总指标的66%,使用农用地指标2400公顷,占农用地总指标的100%,其中使用耕地指标1367公顷,占耕地总指标的100%。为确保我省各项建设对用地的需求,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国家奖励指标667公顷。同时将我省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
  (八)移民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库区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积石峡水电站一期顺利下闸蓄水,拉西瓦水电站移民安置搬迁工作基本结束。着力解决库区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实施了共和县龙羊峡库区盐碱化庄廓改造试点工作,实施了尖扎县当顺乡东当村三道班提灌泵站和人畜饮水工程修复工程,完成了夏藏滩安置区遗留的土地整理、渠道维修等项目。移民信访量下降,开展了开门接访、下基层巡访等活动,接待来信来访5起(次),有效处理4起(次),全省水库移民上访下降了68%。得到省政府督查室、省监察厅执法室的好评。黄南州国土资源局积极推进移民安置工作,夏藏滩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九)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加大,卫片执法检查和土地预警行动有序开展
  加大了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共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189起,收缴罚没款2400余万元。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100宗违法用地,已立案查处32宗,纠正61宗,其中已查处到位31宗,落实罚款405万元;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了2起较大的土地违法案件。及时召开了青海省土地督察预警行动电视电话动员会议,积极推进土地督察预警行动,对全省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503个新开工项目进行了清查,对190宗违法违规用地进行了查处整改。对在2009年土地卫片执法和预警行动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的州(地、市)、县(区)进行了警示约谈。西宁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自查工作,立案查处了28宗违法用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在厅系统大力推进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编制创先争优活动简报82期,对51名典型人物和17个先进集体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倒数第三名一跃成为执法监管类第三名。腐败案件从5件7人降至为零。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电子政务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通过验收。全面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任务,共签约16个项目,总金额8.9亿元,到位资金6.05亿元。人事工作加大了干部调整力度,加强了干部培训。财务工作加大了资金争取力度,加强了收支管理。老干部和工会工作有了新起色。省国土资源博物馆建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了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收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重要一年。回顾五年的工作,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严格保护资源,有效保障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这五年,是国土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安排地勘项目1230项,投入资金34.16亿元,完成1:5万地质矿产调查11万平方公里,圈定各类异常2500余处,发现矿(化)点及矿化线索300余处,新发现矿产地17处,新提交可供开发的矿产地20处,新增资源量:煤炭9.8亿吨,铁矿石1.4亿吨,铜铅锌465万吨,金164吨,银1277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省财政安排资金2.8亿元,用于更新地勘设备,大幅提升了地勘单位的找矿能力。五年来,新增建设用地12137.7公顷,先后为青藏铁路、兰青铁路复线、西格段应急工程、西格二线电气化项目、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复线、西宁铁路北货运中心、积石峡、苏只、黄丰水电站、三江源机场以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公路建设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用地服务。用20个工作日完成了西格段应急工程的征地工作,用3个月完成了兰青线增建二线电气化项目征地拆迁任务,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征地拆迁任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十一五”这五年,是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向好的五年。全省耕地面积保持在813万亩,划定基本农田41849块,签订目标责任书4.84万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50个,总建设规模24.7万亩,总投资3.1亿元,新增耕地7.4万亩。完成了木里煤田、察尔汗铁路以东等重要矿区的整合工作,全省共整合矿区37个。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建立了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全面开展了卫片执法监察,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日趋规范。“十一五”这五年,是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规划的控制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三项调查工作按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稳步推进。金土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圆满完成,为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奠定了基础。
  回顾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我们可以自豪的说,2010年的目标任务已全部实现,也为“十一五”国土资源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成绩来之不易,荣誉弥足珍惜。这些成绩归功于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归功于各州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归功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开拓创新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厅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同志委托,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我省的地质找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后续勘查基地不足,实现“358地质勘查工程”第二阶段的目标任务难度加大。二是我省气候条件特殊,施工期短,受工期要求和季节影响,一些项目用地边报边用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移民安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移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高,个别地区“三抢”现象严重,给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造成较大困难。四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服务发展和政策研究方面还需要狠下功夫。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推进“四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全省四个发展上来,努力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形势下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四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东部城市群等多种试验区、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对土地、矿产的刚性需求持续上升,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二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的任务十分紧迫。去年12月,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要高度重视青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要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力争尽快实现重大突破,使我国在资源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使青海真正成为我国的战略资源要地。这一重要指示使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地质工作寄予了深切期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地质工作力度,尽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高资源的供给和保障能力。三是国土资源监管和改革的压力更加凸显。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国土资源关注度越来越高,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地理条件、特殊的民族宗教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中央启动了新一轮的地质勘查工作,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将持续推进。特别是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落实“358”目标两面旗帜,不断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二是国土资源部支持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去年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实行保障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关于支持加快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函》、《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几乎涵盖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必将为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三是全球资源型需求和我国资源消耗依然处于高增长阶段,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西部转移,为我省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矿产采选业和后续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我们既要看到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看到发展的希望,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努力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发展”的目标,加快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进程,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组织实施好“358地质勘查工程”,力争使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整理和管理,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为此,“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主要预期目标为:
土地管理方面。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810万亩。确保651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7.45万亩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不低于17.45万亩。优先保障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土地供应。全省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84万亩,建设用地净增量控制为59万亩。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初步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76平方米。
  矿产资源方面。力争地勘投入达到100亿元。1:20~1:25万基础地质调查覆盖全省,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新完成面积20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和普查基地30~35处,形成新的资源富集区2~3处。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石油1亿吨、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煤炭5亿吨、铁1亿吨、铜100万吨、铅锌200万吨、金200吨、氯化钾1亿吨。力争到2015年,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达到1.5亿吨,采选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矿山总数量控制在120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9%,矿产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提高2~3个百分点。
  地质环境方面。完成全省24个地质灾害易发县的地质灾害详查。建立青海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平台。地质遗迹保护取得新进展。完成重要城镇、重点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重要城镇、重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取得新进展,发现和提交一批大中型地下水水源地。初步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系统,完成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点316个。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30%。
  基础测绘方面。数字青海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基本建成,形成全省“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到14%以上。1:2千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覆盖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开展全省地理国情监测,提高测绘服务水平。
  三、2011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四个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推动“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地质勘查进程
  强卫书记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358地质勘查工程’,积极引进省外地勘队伍,加大地质勘查投入,有力促进地质找矿进程。”骆惠宁省长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创新地勘机制,实现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力争地质找矿工作登上新的台阶。”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找大矿,提交一批可供开发的矿产地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地质勘查进程。一是推进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认真研究地勘单位和大公司、大企业的合作勘查开发模式,特别是省有色局和山东黄金集团联合勘查沟里地区的合作勘查开发模式,在矿权转让、矿区规划、基础配套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千方百计引进大公司、大集团到我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高度重视1:5万航磁工作,结合航磁成果,加大地面查证力度,进一步提高1:5万地质矿产调查的质量,梳理出可继续开展工作的找矿线索和靶区。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投入资金开展航磁和1:5万基础调查工作。二是要力争实现大规模投入。进一步加大“跑部”力度,多汇报、多沟通,积极争取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地勘基金等国家专项资金更多地向我省倾斜,充分发挥省地勘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领域,鼓励各州(地、市)政府投资地质勘查,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力争使地勘投入达到20亿元。三是要尽快形成大兵团作战。以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区带为主战场,以我省紧缺的煤、铁、铜铅锌、金和钾盐等为主要矿种,在充分发挥省内地勘单位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技术力量强,装备精良,信誉好的省外地勘队伍参与青海地勘工作。在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鼓励500强企业进行风险勘查或与地勘单位进行联合勘查,通过技术和资本的对接,加快地质找矿进程。四是建立地勘工作合同管理责任机制。厅要同相关地勘单位及矿山企业签订合同管理责任书,明确地勘项目资金量、工作进度、资料汇交等目标任务。要将合同履行情况和矿业权配置、地勘设备更新、项目成果奖励相挂钩。连续两年不投入,不开展工作,坚决收回探矿权。
  (二)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加速推进特色资源综合开发、集约开发、系列开发,实现阶梯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今年,我省将实施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7个,资金3980万元,通过抓好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矿山企业“三率”考核,运用经济手段激励和支持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加快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尽快组建矿业权交易中心,建立健全相关交易制度和规则,实现矿权交易的公开透明。三是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治理力度,使三江源地区、湟水河流域、大通河流域、黑河流域、环青海湖流域等遭受破坏较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近3万公顷矿区得到治理。四是推进格尔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试点、大柴旦镇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试点、贵德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试点的创建工作。
  (三)进一步落实责任,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要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确保国家下达我省的810万亩的耕地红线和80%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指导、督促全省做好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加大对补充耕地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耕地储备库建设,2011年力争实现补充耕地10万亩的目标。二是认真抓好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实施监管工作。要全力以赴,采取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方式,全力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今年春耕前完成相关建设任务,今年要完成6个亿的投资。三是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进一步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地审查效率,做好全省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特别要全力做好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征地工作,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征地收尾工作。适时开展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德令哈机场、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京藏高速西宁南绕城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上半年完成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并同步开展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实施好全省土地整治项目,今年争取完成投资3亿元。已开展前期工作的27个项目,争取在年内全部开工建设。抓好续建项目的实施监管和竣工验收,历史遗留项目争取在年内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四)进一步强化服务,推进全省重点示范区、试验区建设
  紧紧围绕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海北高原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黄南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海南高原旅游示范区建设,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加快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函》有关精神,做好全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保障工作。特别要注意结合全省重点示范区、试验区建设,找准切入点,提出落实藏区政策的措施和意见,努力使文件发挥最大作用。凡列入省十二五规划盘子的项目,必须多汇报、多协调,列入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盘子中。二是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今年要全面完成全省各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示范区、试验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重点保障实施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点建设、发展青海特色产业和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加快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三是提供建设用地保障。把支持示范区、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展建设用地空间,千方百计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千方百计提高审批效率,千方百计保证项目落地。对示范区、试验区建设中涉及的建设用地,纳入国家和省内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示范区用地,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向示范区、试验区建设项目倾斜。四是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州(地、市)和省级成果汇总及延伸工作,督促并指导各地做好二调成果更新和应用工作。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全面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五是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国家和省土地整治项目向示范区、试验区倾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开展荒山、荒坡的开发利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六是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转户农牧民宅基地处置配套政策措施研究,确保转户农牧民的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全省国有未利用地租赁的相关政策,规范工业用地出让的相关制度。七是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加快《青海省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围绕东部城市群建设,完成417幅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启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发现机制、制止机制、报告机制和查处机制。 针对重点地区违法行为频发,偏远地区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对木里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巡查工作,提高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和制止率,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二是加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逐一落实,分类处理,该查处的查处,该规范的规范,确保查处到位。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好毁坏耕地、破坏矿产资源认定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继续抓紧抓好“双保工程”,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为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六)进一步创新思路,推进大中型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各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抓紧做好积石峡、黄丰库区各类土地、房屋及附着物的补偿工作。加快积石峡、拉西瓦、黄丰、大河家、炳灵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继续探索研究我省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新方式。二是妥善处理水电站遗留问题。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快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加大对水利设施、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库区及安置区遗留问题的处理,切实帮助解决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三是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做好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做好龙羊峡水电站移民二次搬迁扫尾工作。通过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努力闯出一条移民安置工作的新路子。
  (七)进一步统筹推进,促进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有机融合
  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交融、深入结合的要求,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推进服务型和廉洁型机关建设,在主动谋划、改革创新上多下功夫,在深入调研、破解难题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增强行政执行力,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二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重点管好项目的招投标,管好资金的收支使用,切实推进土地、矿业权招拍挂工作。三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对政府公务员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能力不足,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恐慌。要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形成一种认真学政策、学法规、学业务的热潮,干部要争当学习型干部,领导要争当学习型领导,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形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国土资源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为推动我省四个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春节就要到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委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国土资源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进步、家庭幸福!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
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王建军刘宁出席 尹稚作报告
  4月24日,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水利厅
全国首个中微子望远镜将落户我省
  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全国首个中微子望远镜将落户水利厅
我省从严从实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学习贯彻落实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