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助力西宁民营经济“挑大梁”

15.04.2015  09:13

  青海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支撑作用,西宁市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抓手,近日启动了《西宁市新一轮市场主体发展倍增计划(2015-2018年)》,规划了今后5年民营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为民营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政策红利。

  自2012年《西宁市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实施以来,西宁市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在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优化外部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强载体建设,统筹推进产业、企业、就业的发展,“十二五”以来,异军突起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利好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已经成为西宁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推进,得益于西宁市的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做“减法”。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西宁市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推行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把市级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备案权限一律下放至区县、园区,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这种发展得益于西宁市的降低门槛,培育主体做“加法”。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去年底,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10.96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44.4%,其中,民营企业累计达到20342户,增长37.38%。

  去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682.6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4.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38.7%提高到45%;全市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累计达46.5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2%。多项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已成为西宁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成为全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和吸纳源。政策鼓励、资金支持、优化服务等五年的倍增计划,让西宁市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

  据悉,西宁市从今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倍增计划:现代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培育“互联网+新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云计算+工业”等新模式;众创空间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