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共同担责 廊坊党政同责精细治气

10.07.2015  13:30

  ◆本报记者童克难

  6月下旬,雾霾再次笼罩华北地区。被列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的河北省廊坊市也没能“幸免”。按照廊坊市PM2.5特别防治小组分析,6月下旬的污染情况比去年同期更为严重,是一次气象为主要诱因的污染过程。

  6月23日,廊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针对6月23日至30日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启动重污染天气特别应急管控措施。

  6月24日上午,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市长冯韶慧再次亲赴廊坊市环保局,主持召开重污染天气特别应急管控措施调度会。针对接下来几天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除了严格执行应急预案的管控措施,王晓东强调要加强对重型柴油车辆和烧烤等烟气的管控,并加大市区清扫、洒水频次,同时征求专家组的意见,启动6项具体措施,做到科学精准防霾。

  廊坊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坚持党政同责、主官亲力亲为,专家引路、精准防治。

     落实党政同责,将治霾压力传导到基层  

  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廊坊,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不是简单开会、调研,也不是单纯下发文件,而是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调度和主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队亲自解决一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以前都是市委书记、市长叫我们去开会,现在是我们有需要就报告领导来开会。”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分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他感觉工作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于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亲力亲为。

  “只要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工作需要,环保局可以随时调度,每次开会都是党政‘一把手’亲自出席。”李春元说。

  5月31日、6月6日和6月13日,王晓东、冯韶慧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连夜现场检查市城区渣土运输、露天烧烤、重卡绕行、工地扬尘及露天垃圾堆放、焚烧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3次解决30多个问题,这样的情况让廊坊市环保局大气处工作人员李磊记忆犹新。

  “扬尘问题这么严重,存在时间这么长,为什么一直没有管好?到底哪个部门负责?务必在3天内解决!”针对永兴北路、银河北路部分建筑工地黄土裸露、没有降尘洒水的问题,王晓东、冯韶慧当即责令所在地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立即整改,并叮嘱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一定要跟踪督导,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在检查现场,市领导对于出现的部分问题比较‘震惊’,对于发现的问题,全部在现场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改。书记、市长的亲力亲为,解决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很多‘顽疾’。”李磊说。

  这样的现场检查,已经形成制度和常态。

  为把“退出”全国重污染城市前十工作落实到位,在已经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中,廊坊市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党政同责。市委书记、市长每周听取一次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汇报,并每周组织一次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的检查行动,对每周由第三方公司巡查出的10个以上问题进行实地检查,对于检查出的问题,明确主管部门和治理时限,并由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每周通报整改情况。截至6月28日,这样的现场检查和专项会议,因临时又安排雾霾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新增加两次调度会,一个月内就已经开展了7次。

  “可以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都已经非常明确,关键还是如何落实。市委书记和市长的重视最好的体现就是每周一次的现场检查。我们在工作中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廊坊市环保局局长张贵金表示。

  张贵金介绍说,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也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压力传导到了区县和乡镇。廊坊市要求各县(市)也要参照市级做法,由县委书记、县长带队,每周开展一次巡查,督办解决10个以上问题,检查情况要报市里备案。

     借用“外脑”,用科技手段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改善空气质量,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除了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亲力亲为,廊坊市还积极借用“外脑”,用科技手段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每周现场核查的主要问题以及重点工作的动态调整,源自专家团队——海创智库PM2.5特别防治小组的专业研判和科学研究。

  廊坊是全国距离北京最近的设区市,在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备受关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到底如何?廊坊市委、市政府意识到,除了高度重视,还要找到矛盾的根源,抓住问题的重点,精准发力,才能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李春元介绍说,2013年,廊坊市开始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寻医求诊”,聘请国内顶级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2014年,廊坊市又与中组部千人计划海创智库PM2.5特别防治小组签订了《廊坊市PM2.5防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请特别防治小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甘中学博士担任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副总指挥。

  按照协议,防治小组分为科学诊断和方案实施检查两个分组。其中,科学诊断分组重点定位为研究PM2.5监测和治理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运用空气质量实时管控分析平台,进行污染成因的源解析,并从系统解决的角度,规划和设计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可落地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案实施检查分组,则是在明确诊断定位的基础上,对方案落实质量实施24小时跟踪检查,对实施效果负责。小组成员中,有20多人常驻廊坊市环保局,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和调度。

  在合作过程中,专家团队体会到了廊坊市委、市政府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更加感受到了党政“一把手”对于科学防治的尊重态度。

  市委书记、市长每周一次的现场巡查和听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的工作机制,当初正是由特别防治小组建议实施。“说实话,计划和方案是我们提出的,但是我们也没有想到廊坊市的领导能够全部采纳。”PM2.5特别防治小组常务秘书长胡海鸽坦言。

  “7次汇报会,针对防治小组提出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强调了加大露天烧烤整治力度、加快建立车辆综合检查站、加大路面清扫和洒水频次等具体要求。”“一把手”对于专家组意见的反馈,胡海鸽一一向记者介绍。

  根据源解析结果以及历年来污染物排放情况,防治小组根据气象、污染源等因素对廊坊市大气污染情况进行模拟,并在每周一次的汇报会上向市委书记、市长和全体与会人员汇报可能出现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防治小组还将每日、每周、每月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往年进行对比,并用“挂图作战”的办法,与周边省市以及“退出前十”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数据最有说服力,我们一直在给市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对于全年的空气质量目标而言,污染物是一个累加的过程,一个细小的环节如果解决不好,全年的工作可能就白做。”胡海鸽说。

  特别防治小组对于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撑,还体现在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和响应方面。

  “6月下旬的污染情况比去年同期严重,是一次气象为主要诱因的污染过程;从PM2.5的成分组成看,机动车排放是23日污染累积的主要来源,而24日、25日的源解析结果表明,采取管控措施后,机动车源、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得到遏制。”6月24日,在廊坊市重污染天气特别应急管控措施调度会上,特别防治小组的工作人员向市委书记王晓东汇报。

  鉴于6月份最后10天对廊坊市上半年能否退出“倒排前十”具有重要作用,特别防治小组建议在最后几天里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廊坊市可能出现的污染过程。

  这样的“消峰减频”已经初见成效。今年5月29日,专家组提前预测到5月30日和31日两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廊坊市果断采取应急管控措施,PM2.5比未管控下降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次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廊坊市实施了“重污染天气特别应急管控措施”而非“重污染天气二级响应”。“相较于‘二级响应’,‘特别应急管控’更加精细,更具体,这也是科学治污的一个体现。”李春元说。

     落实部门责任 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实现党政同责,还是借助“外脑”实现科学防治污染,其根本都是找准问题根源,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PM2.5下降率是国家和省考核空气质量的刚性指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的依据。为此,在廊坊市“退出前十”的攻坚战中,廊坊市实行既考核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又考核PM2.5浓度下降率的“双控”目标。

  面对年底“退出前十”的工作目标,特别防治小组研判的结果是,除了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之外,廊坊市的空气质量是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改善的。

  为进一步强化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办、园区),村(委会)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建设,廊坊市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网格长和若干名网格员,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网格化管理推动了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下延,实现了对各自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网格化的管理,明确了监管责任,避免了之前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也很好地弥补了环境监察能力不足的问题。”廊坊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刘炜表示。

  PM2.5特别防治小组还研发了手机APP实时管控平台,所有网格长和执法人员一律安装使用大气污染防治公众监督手机APP客户端。

  “城市主城区发现了施工工地乱烧垃圾的现象,我要将这个信息通报给当地的网格长。”采访过程中,PM2.5特别防治小组秘书长胡海鸽向记者介绍了作为试点的广阳区应用手机APP实现网格化监管的具体流程:网格员如果发现问题,首先要拍照取证将影像资料上传,在通知网格长现场处置的同时,将违法、违规现象逐级上报,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实现网格化工作实时监督,有迹可查。

  除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推行网格化管理,廊坊市还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的主体责任。

  “科研团队对于污染物的贡献率、来源有一个清晰的研判,但是对于政府部门的职责不是很清晰,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明确和完善了廊坊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贵金表示。

  由之前的自上而下,单纯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转变为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上报市委、市政府,由更高层面统一负责工作的统筹调度,刘炜对自身工作的变化感触很深。

  “工作任务更重了,压力也很大,但是很有干劲儿。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筹,各部门各司其职,不再推诿,而是主动承担责任。不管是对于我们科室还是环保局来说,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刘炜表示。

  党政同责,专家引路,精细化管理。经过不懈努力,廊坊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现,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好转。截至6月26日,廊坊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已有80天,达标率为45.2%。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14天,重污染天数减少了22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20.4%。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