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中的乌克兰 中国商人如何拿命挣钱的?

22.09.2015  11:22

文/吴梦启 微信公众号:无界新闻(wujienews)

乌克兰士兵在战争前线。

2013年10月,杭州籍商人何生根在乌克兰投资的化纤厂破土动工。

此时,距该国爆发“麦丹”(乌克兰语“广场”)运动仅两个月,距亚努科维奇政权倒台仅三个月,距乌克兰东部爆发战争仅七个月。

化纤厂设在基辅南部的卫星城法斯季夫,距基辅有约一个多小时车程。2012年,何生根和其合伙人进行了详细考察后,决定在这里建厂,因为法斯季夫位于基辅到敖德萨的公路上,海运和公路交通都很方便。把工厂设在乌克兰,则是考虑到产品出口欧洲和俄罗斯具有地理上的便利。此外,乌克兰的人工成本也很低。

和绝大部分乌克兰人一样,2013年10月,何生根没有意识到乌克兰正处在大风暴的边缘。

在陌生国度做生意

实际上,乌克兰国家机器的痼疾,那时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筹备和建厂期间,何生根需要在政府部门办理各种证件,有人竟开口要钱。“十几万美元。”何生根对无界新闻记者说,“你有什么办法呢?

何生根(中)在办公室内与中乌工作人员开会

在陌生的国度做生意,投资建厂,暗礁重重。工厂总共才投资6400万人民币,十几万美元这个数字委实有点吓人。但是他没有别的选择。

之前在乌克兰海关,中国国内运来的工厂配件被莫名其妙扣了半年,已经罚了他5万美元。“配件本身也就值1万多美元。”何生根叹气道。等到被扣物资放行运到法斯季夫的时候,又发现少了很多配件。好几吨不锈钢电焊条也不见了。

工厂建在苏联时期的一个兵工厂内,那里已经废弃了20多年。整修工厂、兴建办公楼时,又遇上不良承包商,弄得建筑预算严重超支。

乌克兰危机开始后,当地货币格里夫纳迅速贬值,整个国家美元奇缺,何生根不得不在黑市上兑换货币。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当地不良华人,被骗走两万美元。此外,还有背着枪、翻过工厂围墙的所谓“环保主义者”;还有人半夜跑来纵火,把工厂大门烧着了……

经历了重重困难后,2014年4月22日,何生根的化纤工厂正式开工。接下来,乌克兰内战开始,工厂不敢满负荷投入生产,产能只发挥了三分之二。

然而,在何生根看来,这些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在亚努科维奇政权倒台后,有当地人告诉他,如果这个政权没有完蛋,迟早会把你的工厂吃掉,弄得你血本无归。

无论投了多少资金、亏损多少,自己辛苦办起的工厂被腐败政权吃掉,这才是真正的噩梦。

政治风暴带来转机

有趣的是,在乌克兰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暴后,何生根的转折点却突然来了。

2015年8月,记者再次前往法斯季夫参观何生根的工厂。看得出来,与一年前相比,从他本人到中国工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明显减轻。最关键的是,2015年7月,工厂结束了一年多的亏损,首次实现了赢利。

从我个人来讲,我倒高兴他们有这一场内乱。”何生根说。“麦丹”运动开始后,法斯季夫地方政府的官员们逃走了一大半,“都是身上不干净的”。

随后,选举产生了新政府,各个部门再也没有来干预工厂的生产。例行的查护照和工作许可都少了很多,也没有发生过索要贿赂的情况。何生根拜会法斯季夫新政府领导,按照中国人的做法,还是送了一点小礼物——几箱打印纸送到了他们的办公室。

欧盟对从乌克兰进口产品免关税的政策也获得延期,这项政策令何生根受益良多,因为工厂有一半的产品要出口到德国、波兰和比利时等欧盟国家。他对于工厂的预期开始变得积极,虽然仍旧不知道还需多久才可能收回投资。

中国工厂带来良性效应

工厂运营前后,何生根曾与15个中国技术人员一道,与当地工人以及周边居民进行耐心而漫长的沟通,向对方说明工厂一切手续合法,欢迎大家监督检查。雇佣的工人基本上来自当地,按当地法律全部上了保险,带薪假日一天没少,遇上工伤通过协商提供补偿,按时纳税……

何生根工厂中的乌克兰工人大都来自当地

同时,工厂对工人们进行严格管理,尤其针对醉酒者。酗酒在当地是一个严重问题,工人们也不例外。发现工人酗酒,一般是警告两次,每次罚款500格里夫纳(相当于月工资的1/10),第三次就让工人离职。工厂为此还专门配了一个酒精检测仪。“你不这么做,这里要是出事故,是会危及生命的!”工厂技术负责人、人人见了都称“罗工”的重庆汉子罗世高对记者说。

化纤厂的原材料是各种PET材料做成的塑料瓶,经过清洗、粉碎、加热、拉丝四个环节,加工成纤维,可以用来做防水布和被褥填充料。

工厂刚开工时,除了正常进口废弃塑料瓶,罗工手下的几个中国工人还开着车在法斯季夫周围乱转,像垃圾清洁工一样四处寻找废弃塑料瓶。“刚来这里的时候,到处都扔着饮料瓶。他们一下就捡了几百公斤回来。”何生根有点得意地说。

不过,这种免费原材料很快被别人看上了。当地人意识到饮料瓶是一个收入来源,也开始捡这些瓶子,并拿到化纤厂出售。工厂也乐于收购送上门的原料。何生根说:“一个人捡饮料瓶只要下点功夫,一个月最高可以卖到8000格里夫纳,比我工厂里工人的工资都高!

何生根的化纤工厂是乌仅有的两家中资工厂之一

化纤厂原材料一半靠从国外进口,一半靠乌克兰本地提供。在这个经济利益刺激下,法斯季夫周边不少地方重新建起了垃圾回收系统。这也是工厂本身除了提供就业、税收之外,带给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良性效应。

要缴纳战争税

当然,对乌克兰新政府的抱怨也不是没有。税收比较高,这是何生根不满的地方。海关关税在今年提高了5%,达到了27%——这个倒还好,工厂进口的原材料大部分可以免关税。

令何生根更不满的是利润税。官方要求由年底缴纳改为按月缴纳,也不管企业到底是否赢利。每个月必须缴纳10万格里夫纳,一点弹性都没有。此外,还有1%的战争税。虽然乌政府承诺战争结束后返还,但是现在战争顶多就是“冻结”了,远没到彻底结束的时候。

何生根最关心的,仍旧是乌克兰的经济复苏问题。如果经济不复苏,很多客户就完全没有购买力。另外,就是经济动荡带来的货币贬值。2014年记者第一次到乌克兰采访时,汇率曾是1美元兑换35格里夫纳;今年第二次去采访时,汇率有所改善,稳定在1:22上下。

何生根化纤工厂内的办公楼

何生根判断明年下半年乌克兰经济将开始复苏。“到时候,东部地区重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笔投资,你们就可以进来了。”在基辅,他对前来参加乌克兰第三大城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铁项目招标的“中水电”负责人说。

我认为现在是向乌克兰投资的最好时候。”他说。“情况还能糟糕到哪儿呢?以后只有往好处走,不会吃亏的。”他给自己找了个理由。

何生根的化纤工厂是中国人在乌投资的仅有的两座工厂之一。他在乌克兰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了,如今,更有了继续坚持的底气。9月7日,乌克兰中国商会在基辅宣布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何生根成为了商会董事。按照他的说法,他将会利用商会这个平台,为更多前来乌克兰投资的中国企业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