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民族地区的实际和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体系,强化了民族团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且为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理论支撑。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新论断,从各民族生存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把民族团结比作“生命线”,凸显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有利于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分裂破坏活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些新观点既从发展进步的角度阐释了实现民族团结的方向,也强调要把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民族团结有机结合起来,阐明了民族团结的核心和重点所在,表明了加快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稳定和繁荣的战略意义,同时也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加快发展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和重要抓手,筑牢民族团结这一发展进步的牢基石,实现民族地区的大跨越、大发展,既有助于民族地区把发展进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开放战略的总体布局中去,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好政策,又有利于解决好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更好地维护各族群众切身利益,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五个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团结的本质是认同。通过“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提出并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的新论述,把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从“四个认同”发展到“五个认同”,另一方面又强调增强文化认同的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长远和根本之策,无疑深化和拓展了促进民族团结的战略要义。
“共筑中国梦”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国梦”与“民族团结”的关系。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央这么重视民族工作,这么重视脱贫工作,就是要更好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论述既说明了中国梦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目标,又强调了只有加强民族大团结,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民族团结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牢牢把握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抓住了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主线,切实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形成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