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问题乡”变成“和谐乡”——湟中县汉东回族乡抓党建促发展一瞥

23.02.2016  10:42

  2月14日,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虽然天气依然严寒,但西宁市湟中县汉东回族乡的上空已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曾经,汉东乡是一个因村民上访多而“闻名”的“问题乡”,让各级领导干部“挠头”的同时,乡民自身也过得不怎么好。

  事情要从2008年说起。汉东乡属浅山川水地区,是汉、回、藏、蒙古民族混居的民族乡,其中回族群众占总人口的54%。自2008年10月以来,由于甘河工业园区西区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10个村的整体搬迁,仅余4个纯回族村未搬迁。

  由于乡党委、政府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方面,对未搬迁的4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和投入不够,造成3个村道路未进行硬化,2个村无党员活动室,4个村无文化广场,村庄面貌脏乱差。同时,社会管理工作滞后,造成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群众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满意,对村干部作风不满意,群众上访不断,成为全县的问题乡、矛盾乡。

  针对这个状况,2014年年底以来,汉东乡党委、政府以“强化班子,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项目建设,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一工作思路和创建“民族团结和谐”党建品牌为要点,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依据乡党委年初确定的每个村必须要实施1-2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聚民心的工作目标,各村形成争项目、跑项目、为民办实事的氛围,通过各村项目的实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改变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认识,干群关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乡党委制定了下乡干部不得在农户就餐的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赢得群众对乡干部的认识转变。

  乡政府为扭转农村群众轻视教育的不良风气,2015年对全乡考入本科以上大学的农村学生实施奖励,并承诺遇到困难政府帮助到底,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有力弘扬了重学重教育的正能量。

  还争取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实施了后窑村“高原美丽乡村”项目,特别是4个村都进行了道路硬化,村级硬化实现了全覆盖;党员活动室全部建成和维修并进行了规范布置;村庄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实施奖励性住房80户,危房改造26户,农村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乡党委、乡政府通过抓党风、纠作风、转政风、树新风,一年多来,不懈努力,使全乡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民风也随之一转,乡民们沐浴在和谐的“春风”中,首次实现了“零上访”。

  乡党委书记张宗德说:“群众的认可,是对我们乡村干部工作最大的肯定。

  在后窑村新建的村文化广场上,乡长巴宏元在给篮球比赛的获胜村民代表队颁奖后,向前来观赛的乡亲们汇报了一年来全乡工作的成绩,群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乡干部工作的肯定。

  一向爱挑干部毛病的小伙子马伟英也向乡长翘起了大姆指:“乡长讲得好!”(潘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