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黄南:走产业融合之路实现强村富民

21.04.2023  11:24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一条条柏油路平坦宽阔,一盏盏别致的路灯矗立在公路两旁,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错综排列,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别致的建筑和古老的传说交相辉映,静谧的村庄给黄南大地增添了许多别致的色彩……

  

  乡村要振兴,关键还得靠产业。长期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都是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直到乘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春风,黄南州一二三产陆续显现,紧密融合,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为了让全州的农牧民群众日子更红火,结合黄南实际,打造“山水黄南”名片,将目光转向乡村旅游,充分依托独特旅游资源禀赋、创新思路理念,围绕打造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融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发力、群众参与等方式多点发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了一批以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同仁市积极申报2022年国家级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青海省乡村旅游特色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制定“古色”、“绿色”2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酒店民宿、自驾游营地、特色街区等建设,打造了“唐卡小镇”“东干木旅游度假村”“温泉康养”“在那东山顶上”“力吉格桑花海”等一批特色餐饮、康养休闲、山地避暑等乡村旅游亮点;

  

  尖扎县实施了坎布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德乾村乡村旅游建设、青春瀑布、来玉民宿旅游开发建设等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出昂拉乡德吉村、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能科乡德乾村等28个乡村旅游景点,设计主题多样的“一日经典游线”“两日精品游线”“三日深度游线”尖扎旅游大环线、南部旅游环线、四条小环线等旅游线路。培育乡村旅游产品手工作坊180个、文化经营企业65家,开发唐卡、五谷画、藏香、铜雕、传统号箭等10大类100多个特色文化产品,引进“云上拉德”“能科帐篷家”“百美村宿”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泽库县积极争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团结村青南印象风情园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将其打造成西部集旅游、休闲、餐饮、观光及有机畜牧业为一体的旅游功能区;泽曲镇以湿地景区为依托,实施热旭日村生态旅游、生态牧场观光一体综合休闲度假乐园项目。引导各乡村旅游点设立非遗展示点,展售石刻、木雕、民族服饰等旅游工艺品;设立旅游商品购物店,销售牦牛肉干、奶制品、啤酒等特色旅游商品;通过举办藏族谚语演说邀请赛、县内非遗成就展、民歌等特色品牌活动,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牧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新业态发展模式;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做好县级水源地标准化建设、草地治理和公益林管护、持续推进“禁塑令”等工作,全力打造全域无废示范县。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重点创建了一批精品文化产品、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省级旅游示范单位等乡村旅游品牌,如洮河源头、黄河南历史文化博物馆景区、白螺湖景区、柯生乡双鱼湖景区。

  “农牧”“文旅”相结合已然成为黄南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建设蔬果采摘大棚、新建和改造特色民宿、整合集体经济,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通过不懈努力,集农畜产品输出地产业园区、民宿生活体验、餐饮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成为黄南的新名片,知名度和接待量逐年上升,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用工需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黄南州将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黄南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吸引更多人投资创业旅游,让群众的致富路更宽阔、日子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