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 新春走基层】“乡村旅游“点亮村民新生活——包勒村新春见闻

16.02.2018  16:13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除夕家人团聚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正月里走亲戚拜年……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除夕当天记者走进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倾听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感受这里蓬勃向上的春之画卷。

  平坦干净的水泥硬化路,一栋栋河湟特色的庄廓院,身姿挺拔的太阳能路灯,……将包勒村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进村中,火红的灯笼和乡村的美景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新春的喜气。

  行走在村中,很难想象两年前的包勒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缓慢,人均收入较低,整体比较贫困,村内危旧房随处可见,人口外迁,宅基地荒芜……脱贫致富,向往新生活已成为村民祖祖辈辈的最大期盼。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走进村民董发虎家中,一家人正在客厅里包饺子,其乐融融。宽敞明亮的客厅、时尚的家具、亮洁如新的地板砖,一个充满新农村气息的家呈现在记者眼前。

  作为村里最早吃“旅游饭”的人,董发虎亲身感受到旅游对他们这个原本贫穷的村子起了多大的作用。董发虎一家六口人,左右胳膊残疾的他,不能干重活,2016年之前,董发虎只能靠着在家放牛来抚养老人孩子,经济压力大,就算这样他还是村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别的村民大多靠田地的微薄收入度日,生活在贫困线下。

董发虎

  为改变包勒村的贫困面貌,2016年,在西宁市旅游局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带领下,依托青山绿水,将农业和旅游业进行有机的融合,打造观光、体验、消费、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引导村民逐步吃上旅游饭。包勒村村民,也在这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道路上,充分得到了实惠。

  眼看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政府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致富平台,董发虎也萌生了吃“旅游饭”的念头,说干就干,去年,他和妻子贺永生商量后购买了8套户外餐具,每套以240元的价格租给前来包勒村旅游的游客自助就餐。不仅如此,董发虎还出售活羊,每只羊还收150元的宰杀加工费,5个月下来,董发虎一家收入达到了可观水平,这让董发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董发虎告诉记者正是有了村里主导开发旅游,他们才有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现在收入比之前好多了,轻轻松松一年有十万元左右的收入,七八月份游客多的时候,每天净利润都能达到3000多元呢。”谈起收入变化,董发虎王庆武乐呵呵地说道。“现在生活好过了,想吃什么买什么,过年我们家鸡鸭鱼肉都有,啥都不缺。等年过完,我就着手开个农家乐,做几样农家菜,增加家里的收入。”董发虎说。

   搬走的村民又回迁了

赵言祥

  “歪了点,歪了点,往左面一点,好了,贴给吧。”记者看到赵言祥时,他正和哥哥赵言贵在贴春联。和大多数“回迁户”一样,由于村里自然条件差,收入难以持续,2014年赵言贵带着一家人远赴海西州大柴旦,过上了客居他乡的生活。

赵言贵 

  说起在大柴旦的客居生活,赵言祥告诉记者:“搬出去实在是无奈之举,以前村子里挣不到钱,年轻人只能出去打工,父母年龄大了,单独留在村子里照顾不方便。”让他改变客居生活的是村里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探索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两年来,先后实施种植养殖产业项目5项,推广种植黄芪、当归和燕麦,实施林下散养鸡项目,为农家乐提供配套服务,引进内蒙古肉驴30只,并且已与山东阿胶厂签订了收购协议,还与苏州高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种植有机青稞。

  看到村里有这么多发展项目,2016年赵言祥回到村中,合伙办了一家农业合作社,以有机蓝青稞种植,肉驴养殖为主,2017年营业额达到了20万。赵言祥觉得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干净整齐,也越来越现代化了,生活在村里和在城里一样方便。“如今我们村里,像赵言祥一样搬到外面去的农户也都回来了,大家伙儿精神面貌都很足,收入也有了很大改善,大伙儿都想着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包勒村“第一书记”戴航告诉记者。

   日子更有新希望

赵生禄

  旅游淡季的冬天,包勒村仍然热闹,“冰瀑年货采购节”的举办,来村子旅游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虽然是大年三十,但贫困户赵生禄依旧早早来到“冰瀑”旁,修整着自己做的“冰车”。

  62岁的赵生禄身患癌症,去年12月他看到村里其他人做起了“冰”上生意,于是他也自制了20多辆“冰车”,以5元钱的价格向外出租,短短一个多月下来,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往年,秋收一过我们就闲下来了,可是今年不一样,村里发展冬季乡村旅游,我们贫困户就一直闲不下来,入冬以来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我的干劲一天比一天大。”赵生禄告诉记者。谈话间,一波游客来到赵生禄的出租点,一下子租出去10辆“冰车”,赵生禄忙的不亦乐乎。

铁发虎

  走进贫困户铁富贵家,一家人正一起张罗着年夜饭,今年是他们在新居过的第一个新年。

铁富贵 

  2016年以来,包勒村对村里危旧房进行改造,铁富贵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铁富贵告诉记者,这两年靠着乡村旅游发展,他销售自产的炕馍、酸奶、小吃、饮料,每天收入都在200元以上。

 

  铁富贵儿子铁发虎,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说起之前,铁发虎告诉记者,两个人打工赚的不多,老两口又没有其他收入,每个月还得往家里打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好了,老两口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了,家里的电费,生活用品,孩子的学费,我们都不用操心了。”说起2018年的打算铁发虎说:“今村里越来越好了,想着留下来,在村里赚钱,不外出打工了。”

包勒村户外拓展营地

  两年的扶贫工作,包勒村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水峡森林公园资源,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中药材,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发展特色养殖业,村民们腰包鼓了,日子也越过越美好了。除旧迎新际,万家灯火时,记者离开包勒村,已是夕阳西下。董发虎、赵言祥、赵生禄、铁富贵家中鸡鸭鱼肉,一道道菜肴纷纷上桌,村民们感受着新生活的幸福,也相信未来日子会更加红火、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