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在青海的实践与启示

12.11.2018  08: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才篇”,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海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过程中,积极结合省情实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不断创新引才引智举措,有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发展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谱写了人才强省建设新篇章。深刻总结青海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无疑会为我省人才工作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和行动指引,对促进我省人才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是青海人才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识才、育才、用才、敬才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如何识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维度对如何认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作了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从党执政兴国的角度指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基于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进入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后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党的人才观的极大丰富和进一步发展。

  在如何育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如:“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必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在人才培育中的基础性先导作用,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还非常重视实践成才的重要性,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积极倡导用培养与使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引导人才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掌握真才实学。

  在如何用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理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高度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在人才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强调指出“: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重视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广纳人才,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

  在如何敬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意识、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创新性论述。他强调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树立人才意识放在人才发展的首位,强调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才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了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以及以才兴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情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才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瞻远瞩地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的人才发展事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坐标。

  二、青海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目标,积极结合省情实际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不断创新引才引智举措,有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打造西部地区人才聚集地,人才事业得到新发展。

  (一)积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2016年 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后,青海省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全面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当年8 月,省委印发《青海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力求最大限度打破束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人才优先发展营造一片“沃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破除职称评价改革壁垒,减少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学历、论文等限制性评价条件,对基层人才免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对拥有重大科研成果或优秀创业项目的人才降低职称晋升门槛,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职称评审办法等5 项政策制度,出台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岗位管理意见,探索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为人才发展“减负”和“松绑”。在人才评价上分类推进职称评审权下放,设立特殊人才职称直聘通道。对高校普遍下放高教系列、科研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权,对试点高校下放正高级职称评审权,赋予用人单位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式,出台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科技专项资金等制度,进一步放权给项目承担单位,赋予人才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出台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等5 项管理制度,以项目扶持方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改革,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增强优秀人才的获得感。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开始全方位构建起了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青海版人才发展体系。

  (二)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坚持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改革,及时汇总梳理原有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政策的有效供给力度。以《青海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人才工作统领,以《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实施方案》《青海省“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为人才建设载体,以《青海省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青海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青海省人才工作“伯乐奖”评选奖励办法》为人才发展保障,以相关部门和地区制定的30余项政策为配套措施,初步构建起了“1+2+3+X”升级版青海人才政策框架体系,为建设西部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制定出台了《青海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对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下放招聘组织权限、扩充基层公务员报考面、公务员调剂补录、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定向考录、科学调整笔试科目类型、增加自主招聘和考核招聘比例等措施,进一步落实了基层用人单位招聘自主权,使全省人事考录招聘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三)强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立足本地实际,坚持把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作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按照《青海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组织实施了人才竞争力提升计划、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万名农牧区人才培养计划、“专家服务团”活动、“三江源”人才培养使用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活动、人才信息化建设工程等14项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2016年 4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实施方案》《青海省“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从2016年起每年引进和培养5 名左右杰出人才、35名左右领 军人 才、160名 左右 拔尖 人才 ,到2020年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高端创新人才 。“中 端和 初级 人才 培养 计划 ”从2016年起每年培养2000名左右中端和初级人才,到2020年培养10000名左右中端和初级人才。截至目前,“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第一批235名引进培养人选、10个引进培养团队和第二批212名引进培养人选、9个引进培养团队已确定并进入实施阶段“。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也及时实施,先后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中端和初级人才共4000名。积极推动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落地实施,先后为基层一线 用人 单位 输送 和培 养专 业人 才2857人。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和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社工人才专项计划,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4000名。上述众多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有力引领和带动着青海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不断创新引才引智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积极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机制,《青海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制定,进一步加大了对人才智力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明确规定引进人才不受编制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大幅提高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一次性特殊支持标准。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青海省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从引进标准和方式、管理和服务、政策待遇等方面,打出了柔性引才的“组合拳”。“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专门聚焦高端人才引进,明确了引进人才中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标准,丰富了直接和柔性引进的形式、途径及渠道,加大了对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引智机制,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不看时间看业绩”的柔性引进人才考核管理和评价办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台了《省外柴达木人才智力储用库及汇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动员吸引国内外“海西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投资。在引才引智政策不断完善的同时,全省引才引智成效日益显著,仅2016年“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共引进高端创新人才100名,创新团队3个,引进人数比2015年增长了11.5倍。通过“后补助”支持机制,先后实施引智项目76个,引进高端智力418人次。海西州按照“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引才思路,在盐湖化工等领域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 名,博士研究生38名,并与国内32所高等院校、26家科研机构开展了产学研战略合作,与179名专家院士签订了引才引智协议,初步实现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培育联动发展、互促共赢。不断完善的引才引智政策和日益显著的引才引智成效,正有效突破制约青海发展的人才瓶颈,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五)有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培育创新人才生态体系,全力优化人才服务的社会环境,厚植人才健康发展的沃土。优先保证人才发展投入,全省人才发展工程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16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 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年均投入增长5.5倍。注重软环境建设,通过创建“青海学者”品牌、落实关怀关爱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专家考察疗养和定期体检、讲好青海人才故事等方式,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关心重视。强化服务保障,启动人才住房保障工程,新建人才公寓1580套,海东市依托科技园打造了“9+1+1”高标准人才社区,为杰出人才提供团队工作生活别墅9 套、为青年人才提供周转公寓250套、为创新人才提供交流活动会馆1 座。利用新媒体推介宣传人才发展工作“,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H5宣传页面累计浏览量突破75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三、青海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几点启示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思想基础

  近年来,青海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过程中积极以人才理念的转变推动人才工作的变革,不断强化人才第一资源观念,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人才工作之路。青海持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的实践昭示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是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做好青海人才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没有人才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人才事业的大发展,更不会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突破。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了人才发展的程度,人才发展的程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当前,随着区域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人才创新理念指引人才工作跨越发展,从根本上打破束缚人才成长、阻碍人才流动、妨碍人才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核心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奋力打造“三区”、实施“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展开,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创建人才工作与“三区”建设、“五四战略”、“一优两高”融合发展新格局。制定完善“三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一 带一 路”建设 、“中 国制 造2025”青海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人才支持保障措施,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主动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总体规划,做实、做好“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中。近年来我省人才发展实践昭示我们,青海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让人才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主题主线相融合。惟有如此,才能为我省人才发展指引方向,为人才队伍成长开辟空间,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广阔舞台,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撑。

  (三)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只有体制机制灵活开放,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基于这种认识,青海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制度政策创新,持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和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新印发的《青海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重点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使青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了新突破。青海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启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制度政策创新,是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有效提升人才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深化人才强省战略部署和人才优先发展原则,首先必须着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聚焦关键环节,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青海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适应青海省情、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体制机制,把青海打造成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集聚地。

  (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有效载体国内外的人才发展实践表明,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对人才发展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才开发的效率,是开展人才工作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打造人才优势、参与人才竞争的成功经验。青海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重大人才工程引领和带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2016年启动实施的“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整合衔接“昆仑英才”计划、“昆仑学者”、人才“小高地”等政策资源,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汇聚1000名左右高端创新人才,成为青海历史上力度最大的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使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力升级。青海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实践启示我们,实施人才工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深化人才强省战略的有效载体。在积极承接国家人才工程项目、大力推进省级人才工程的同时,我们要支持和鼓励省内各地各部门实施一批结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工程项目,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贯通、整体推进的人才开发格局,助力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升级换挡,全面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作者分别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