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的笔墨真情

10.02.2015  20:25
核心提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家住在省城西宁人民街的张启文老先生和爱人吴慧英女士是一对平凡却又不普通的退休夫妇。他们与笔墨为友,一个练字一个作画,倾情丹青植根自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家住在省城西宁人民街的张启文老先生和爱人吴慧英女士是一对平凡却又不普通的退休夫妇。他们与笔墨为友,一个练字一个作画,倾情丹青植根自然,二老用心血和汗水书共同抒写出了清秀淡雅的晚年生活。

  “文慧堂”里你作画来我提款

  张吴二老的家并不大,但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文慧堂”。张老说:“我们俩在家里,一个在书房里画画一个在客厅里写字,家里既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工作室。我们从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就叫文慧堂”。张老一边笑着说,一边指向墙上的一副字画,“看,这个就是我们合作的作品,她画的牡丹我提的款,还有我们文慧堂的印章呢。”

  张启文老先生说,自己写字是受父亲的潜移默化,从小便钟情于此。在参加工作后,经常帮助宣传干事写宣传大字,更是让他练就了在宣传材料背面写反字的硬功夫。张老说,那时候材料都比较珍贵,写在正面裁剪时,容易弄脏材料,而写在后面再剪裁就会避免这一问题。直到退休后,张老才有了大量的时间来专注自己的爱好。

  与张老自幼接触有所不同,吴慧英老人的国画之路,则是在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后才开始的。之前吴老虽说是心灵手巧但却从未染指笔墨,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启发,吴老就开始了简单的临摹。正如常言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说吴老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凭借着对画画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如今她笔下的工笔画不管是花卉还是人物都惟妙惟肖。对爱人在绘画上的迅速成长,张老说,“我都没想到她现在能画的这么好,我很佩服她,不光佩服还很高兴!”

  两位老人虽已年过古稀,却用热情与才情对待自己的爱好,从书画中悟出平静欢愉之道,更是把这种精神寄予到书画之中。

  书香人家里的四代书画人

  “道德千古事,文章六经来”。采访中张老表示,要想练好书画,首先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诵读国学经典不可少。诵读经典可以习得文字,还可以陶冶情操。记者在张老家看到,家中除了一幅幅书画作品外,最多的就是书了。

  在各类典籍的熏陶之下,二老的子女们也都耳濡目染,被家中浓浓书香所熏陶,如今在各自的岗位上也都有着不俗的成绩。其中小儿子张晓虎继承了张老的书法情怀,并渐渐有了些较为成熟的作品。小孙子张璋更是自幼开始练字,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他就已经给爷爷奶奶奉上了自己的作品。从张老的父亲算起,张家祖孙四代皆以笔为友,继承、发扬了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

  纸笔作伴晚年生活乐无忧

  张老除了是文慧堂里的半壁江山,更是西宁市老干部大学的骨干。从老年大学第一期的书法班班长一职开始到如今书法教研组的组长,十余年来张老一直为众多的书法爱好者提供着服务。狂草的强劲、篆体的繁复、隶书的多变,泼墨挥洒间苍劲有力的墨宝游走于纸张纸之上,抒发着他对书法的热爱。

  “每个花瓣的颜色都要繁复浸染好几遍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工笔画就是要讲究一个心静,心不乱手不抖,画出来的线条才干净、好看。”吴老指着自己画好的一副牡丹对记者说到。

  “除了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来画画、写字,我们老两口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每天必做的。”张老对记者略带神秘地说道,“每天下午4点左右,我们俩分别会从家和学校到麒麟湾湿地公园,进行一个小时快走锻炼,而且这件事不论风雨我们从不间断。”正是这雷打不动的快走锻炼,使得二位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张老说,“现在的生活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日子过好啊。儿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不用我们操心,我们老年人就更应该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丰富起来,不能跟社会脱轨,身体和精神都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这番话也许就是两位古稀老人晚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