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转场路上,畅想美好未来

01.11.2022  07:30

秋末的曲日岗草原寒意渐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学习二十大精神的热情。摄影:希日尖措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0月27日清晨,经过一夜的白毛风天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曲日岗草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天空被朝霞侵染,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依稀可见成片的转场牛羊。

  热水乡以畜牧业为主,牧民居住相对分散,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每一位牧民群众,乡人大主席尖参本、乡长昂欠成列趁着牧民群众冬季转场相对集中的机会,组织大家在转场路上举行宣讲会。

  上午十时许,离宣讲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趁着大家还没到齐,尖参本摊开手中的笔记本不停地勾勾画画,摘记着此次宣讲的重点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只有我们自己学深、悟透了,才能给群众讲透。”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热水乡的党员干部学报告、写心得、谈体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了177次‘人民’,字里行间满是民生情怀。”招呼着乡亲们席地而坐,尖参本打开了话匣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都是党的二十大给咱指的好路子。”

  扎么日村牧民满措吉认真听着宣讲,时不时和身旁的乡亲讨论着,“还记得以前转场必经的米克特垭口吗?在那条羊肠小道上,谁家的牛羊没死过几只,要不是政府后来修了路,这些年转场大家就得损失很多啊!”如今,满措吉口中的羊肠小道早已铺上硬化路面,延伸了二十多公里。

  “是啊,这些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咱们这些祖祖辈辈的牧户搬进了新房不说,放牧的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了。”满措吉的话,引起了乡亲们的共鸣。

  “以前草场上用水,少说得跑二三十公里,运一趟水费时又费力,牛羊吃水太不方便了。”

  “那时候都是掰开羊粪蛋来判断羊需不需要喝水,好多小羊羔因为喝不上水,生下没多久就死了。”

  “自打政府给修了输水管道,咱们放牧就方便多了!”看着村民们聊得起劲,乡长昂欠成列也加入了讨论。

  的确,自打政府为赛什堂村的冬季牧场修建了24公里的输水管道、2处供水点和5口水井后,当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已彻底解决。这两年,草原上还建起了大家从没见过的光伏提水站,如今,牧民们走出家门就能用到水。

秋末的曲日岗草原寒意渐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学习二十大精神的热情。摄影:希日尖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医疗问题又是怎么说的?”南拉加是赛什堂村的村医,对于医疗问题格外关注。

  “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

  南拉加接过尖参本递来的宣传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的内容都被仔细地勾画出来。

  作为赛什堂村唯一受过专业教育的村医,全村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等工作都落在南拉加一个人的肩上。三十多年如一日,南拉加足迹踏遍了赛什堂村的每一个角落。

  听闻以后的医疗政策会越来越好,南拉加非常开心。

  “跟着共产党走,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变化历历在目,十年来,热水乡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全乡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四家,吸纳就近农牧民就业。依托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打造的卓兰旅游景区,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经营牧家乐,既实现了增收致富,又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转变,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智尕日村、赛什堂村、扎么日村积极运作村级产业扶持资金,每村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全乡群众的年人均收入从9754元增长到15980元。

  “虽然首都北京离我们很远,但党中央始终牵挂着我们。大家加油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时至中午,尖参本的宣讲告一段落,金色的阳光铺满草原,牧民们的心里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