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乡互助:全科干部为“三基”建设添活力

10.12.2015  20:20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活跃着这样一支干部队伍:计生优抚、困难救助、农村医保、种粮补贴申请,这些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他们“一口清”;富农惠民、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政策理论,他们“问不倒”;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众工作中,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方设法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和欢迎,群众工作他们“难不住”。

  而这种“百姓事、问不倒,干实事、难不住”的工作作风,恰恰是群众心目中“全科干部”的形象。

  12月4日中午,互助县南门峡镇尕寺加村委会办公室里,炉火正旺。

  “书记,我的卡什么时候可以用啊?”村民龙旦春下拿着刚刚办好的养老医保卡来询问。

  “你先拿着身份证到银行设置密码,等统一开通了,卡就可以用了。”书记王旦春回答。

  “过去来村委常常找不见人,现在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人,都能办上事儿。”村民刘惠萍笑呵呵地说。

  “过去村民办事确实有些难,在办公室总不见村干部的人影儿,自从县上开展打造全科干部的活动以来,干部们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学习、交流业务。现在村上所有的干部都能为群众解答难题、解决问题。群众只要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就会来找村干部,聊天、咨询、办事儿,热闹得很。”王旦春说。

  2014年以来,互助县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在全县乡镇开展以“掌握全科技能、全面联系群众、实施高效服务”为主题的“全科干部”创建活动,着力从提升干部队伍综合服务能力入手,持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力争实现基层乡镇机关效能和干部个人素质的双提升,积极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乡镇干部队伍,为全面加强“三基”建设注入鲜活动力。

  近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乡镇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服务岗位和服务内容不断增多、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部分乡镇干部宗旨意识不强。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走培训的路子,全方位提升干部的整体水平,使他们成为多面手,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互助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海说。

  互助县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形成“自主选学”+“干训主体班”+“挂职锻炼”和“考评机制”相结合的“3+1”干部培训模式,提升干部培训的参学率和实效性。一方面,依托海东市机关干部“万人在线”网络学习培训资源,组织全县1277名机关干部参加网上自主选学。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开设“互助县干部基本能力提升自主选学大讲堂”,邀请专家专题讲座。

  找准“短板”,量身裁衣。互助县精心设计了涵盖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课程,并全面推行案例式、体验式教学。共举办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综治维稳工作、档案管理等主体培训班6期,培训干部890余人次。选派84名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委组织的各类调训、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岗位技能和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的132名机关干部到藏族乡镇、后进村开展入乡驻村帮扶工作,选派10名干部到软弱涣散村、维护稳定重点村、“三基建设”示范村担任行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下挂磨炼”使干部丰富经历,增长才干,实现干部能力提升。

  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场学习也是全科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在全县294个行政村严格执行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制,全面实行以“定人、定点、定时、定责”为主的“四定”方式,坚持每周一、三、五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截至目前,全县坐班村干部接待村民办事和群众来访15350余人次,办理村级事务932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45起。

  在全县所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村民事务代办点”,方便群众办事。目前,全县乡、村两级共代办群众各类事项1.2万件。

  各乡镇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开展“村情民意收集、民情分析、矛盾化解、强村富民指导”四项活动,组织召开各类民情分析会、民主恳谈会、意见建议征求会等268余场次,形成“民情调研”报告49余篇,集中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32个。

  乡镇“全科干部”培养工程的创新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提升了乡镇党委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干部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乡镇干部形象,增进了干部群众感情,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三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