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生活更精彩

15.02.2017  23:37

  青海新闻网讯 在景区,游客不仅可以享受到线上购票扫码入园、免排队的便捷,还可以通过O2O平台的智能推荐功能及网友的评论展示,制定攻略和决策,享受一站式游览的乐趣;

  在餐厅,只要用户使用智慧餐厅的自助点餐功能,就能实现预订排号、自助点餐、支付流程等完全线上化,线下无障碍消费;

  在网上,远程医疗正日渐成为我国医疗机构探索求新、构建医连体合作、接轨国际医疗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正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精彩。

   互联网+医疗看病就医,“简单、快捷”

  2月6日星期一上午9时,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大厅内人山人海,2至4楼的分层挂号处人满为患,每层挂号的人都排到了楼梯拐角处。

  排队了半个小时挂号的张大爷说:“排队半小时能挂上号就挺满意的,要不有时候排了半天队,到跟前专家号还没了。”

  而当天就诊的马女士,早已提前一天在手机微信平台挂好号,在一楼预约取号处取号后就可以直接就诊。按时到达的马女士没有排队顺利看完了病,整个挂号看病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

  “现在网络越来越方便,只要动动手,挂谁的号,几点看病,一目了然,不用排长队不用大早出门,预约几点按时到就行了。”刚看完病的马女士对记者说道。

  此外,除了网上挂号,患者还能网上就医、咨询。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拉毛2016年11月怀孕,由于有高血压,为了胎儿的健康,她每次都坐班车到青海红十字医院就诊。但现在开设了网上咨询,当地的报告上传到网络,大夫在网上就诊回复,省时省力。这个月的复查拉毛就是在微信平台上完成的,她向红十字医院的王大夫提供了化验单,第二天便得到了答复。这其中只花费了10元的网络咨询费,节省了来回的车费和住宿费等一大笔开支。

  记者体验后发现,微信平台不仅能预约西宁市各大医院的门诊号,还能清晰地看到,青海各医院的专科设置和每个医生的专长,网络咨询还能看到现咨询量和满意度评分,大大方便了群众就诊。

  同时,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体检中心还开设了“互联网+”服务,只需在微信平台上输入你的体检单号,体检结果全部可以看到,省时省力。

  互联网+医疗,方便了就诊者也减少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得看病有序,目前虽然此种看病模式还未全面推广,但相信不久的将来,看病就医不再成为“难题”。 

   互联网+旅游智慧出游“随心、随行”

  赵明是青海省的退休人员,今年62岁的他从2年前开始迷上了徒步旅游,他认为徒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能陶冶情操融入大自然。然而,入冬以来一场大的降雪,造成出行不便,在家一窝就是两个月的老赵,被憋屈得够呛。最近实在耐不住寂寞的他,开始琢磨去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北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的扎龙沟景区来一次清肺徒步游。

  但是,互助北山处于脑山地区,很多背阴处可能还有尚未融化的冰雪,为了出行安全,他开始向各位“驴友”打听当地的路况,然而忙乎了半天却没有收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就在老赵准备放弃出行时,想起女儿给自己手机上下载的“和畅游APP”,打开“景区360°”功能,选择互助北山扎龙沟景区,实时图景一览无遗,看着景区并没有积雪,第二天老赵背着装备就出发了。

  当天老赵还把北山徒步游的照片和手机APP截屏发到朋友圈,顿时引起了轰动,有朋友评价:“当今互联网真的实现了出游不求人啊!”

  如今,“互联网+旅游”的应用还不止在于此。2016年夏天,从甘肃来青海自驾游的任静一家被堵在前往青海湖的高速路上,本来计划中午达到青海湖景区游玩后返回西宁住宿,结果下午5时才到达景区,所有的计划“泡汤了”,更让全家犯难的是,由于第一次来青海人生地不熟,完全不知道当晚应该在哪儿过夜,还好有手机的定位和“驴友们”的口碑推荐,当晚找到了满意住所。

  同时,因为手机可以实时观察到景区的人流、交通、天气……任静一家错峰出行,堵车不再有,排队不再有,刮风下雨不再有……此外,景区边有什么美食,网上全部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推荐,人均消费一目了然,再也不怕被“宰”。

  据省通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随着3G、4G网络覆盖的扩大,自2014年开始,我省就在全力打造数字化的全省旅游服务。目前,青海移动的“和畅游”已经实现了近30个省内重点景区实时情况的视频直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PC终端观察景点实时天气、景色等状况。

  省内旅游资深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走红”,数字化景区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旅游形象和促进形象整合,增加景点对游客的吸引,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整合资源,带来更多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同时,还可以改善景区各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景区的综合管理能力。

   互联网+支付 改变不只现在

  早上,用微信支付在小区门口的早点店吃个油条和豆浆,然后用滴滴出行APP预约一个专车去单位上班,中午吃饭的时候用手机在订餐软件点一个外卖,晚上下班后在手机上预订两张电影票,……这些消费场景,其实现在都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或银联支付等方式轻松地完成。

  不经意间,移动支付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80、90后、甚至是00后,生活在网络时代,更热衷于新鲜、快捷、方便的移动支付。

  “您好,我忘了带现金了,请问咱们超市可以用微信支付吗?”“可以,您扫一下这个二维码手机支付一下就行,微信或者支付宝都可以”。

  在省城西宁海湖新区某小区旁的一家并不起眼的小超市门口,刚买完东西的王女士发现自己忘了带现金,不过在超市收银员的指示帮助下,她用手机上的微信支付轻松完成了结账。根据超市老板介绍,在他们店里,现在有将近一半的顾客选择移动支付手段来替代现金支付。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市民应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强力推动下,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移动支付的浪潮,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等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支付工具迅速占领了这一市场。

  如今,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购物场所进行消费。网上购物、缴纳水电费、打车、外卖、买电影票、跨行汇款、还信用卡……都可以很方便的在手机上面完成支付,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经习惯了出门不带现金,只需要带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就行。

  “对我们来说,移动支付既方便了消费者也方便了我们。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意识到了凡是安全、可靠、有利于消费者的等等好的服务方式我们都需要学以致用,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让消费者满意、认可了,我们的生意才能兴隆啊!”省城某家小吃店的负责人韩双告诉记者。

   互联网+电商 停不下来的“外卖”风

  “还没到骑手送达时间,怎么这么快!”家住西宁市城东区龙电小区的何伟不敢相信在快递歇业,小商超关门,服务业大军返乡,过完大年三十还没几天的春节当口,依然能通过手机APP召唤到快速、安全、还能快到没半个小时就送达的美食派送服务。

  “春节路上不堵车,祝您用餐愉快,新年快乐!”美团外卖小哥冶金福笑着说。今年春节放假期间,冶金福就送出外卖近百单,每单能赚7-8元,既有普通餐食,也有火锅和大饭店的年夜饭,大多数都是连锁餐厅、快餐店的小吃,晚上10时甚至还在送餐路上。

  如今,互联网电商迅猛发展,外卖服务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从星星点点的一两家餐饮店发展成为百姓新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今新兴互联网发展中重要的升级点。记者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4.69亿。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如今在我省新兴的O2O生活服务模式,其业务形态早已摆脱了以往单一的团购形式,而变身灵活、自如、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一种即达模式,这其中,“外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外卖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白领和多数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正在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主力群体,所以这种新兴的互联网消费模式也由年轻人过渡到各个年龄层,“外卖服务”在社会上早已不再归属于“体验式服务”,而是“核心式服务”。

  通过手机下载一个“外卖”APP,它会相应介绍同城好几款可用的“外卖”APP,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飞牛网外卖等等,不论是美团还是其他外卖平台,大体量的外卖服务单数不仅显示出外卖服务业强大的互联网渗透率,很好地证明外卖送餐正成为中国新生活方式的代表元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