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硅业:从谷底出发
青海新闻网讯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合成车间操作工,这是许保红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如今,八年过去,许保红已经成长为西宁东川工业园区亚洲硅业氢化车间副主任。仿佛来不及思量太多,他就过了而立之年。也正是这些年,特别是最近五年来,亚洲硅业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生产规模居于全国第三,跻身全球前十;产品质量已经达到电子一级,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从谷底出发,往哪都是高处
许保红清晰记得,自己是2008年7月2日毕业的,第二天,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前,亚洲硅业来青海大学现场招聘,仅同班同学就有六人被录用。”许保红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亚洲硅业,许保红完全是基于新能源新企业方面的考虑,“到新建企业上班,发展机会应该会更多一些。”
其时,亚洲硅业正处于项目建设期,正需要大量的工人,而许保红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进入公司上班后的见习期,缴纳五险一金后的月工资为1800元。”许保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感到很满意。
也正是那时候,光伏产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急剧逆转,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从每吨现货价50万美元直跌至每吨10万美元,且未见止跌之势。
亚洲硅业一期2000吨多晶硅项目于2009年建成投产,也正是那年,许保红与大学时的恋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即便是身处光伏产业寒冬季节,许保红仍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工资一直保持逐年增长,到2010年时,我的月工资是3000元。”而此时,许保红已经从还原尾气回收操作工成长为一名工艺工程师。
亚洲硅业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紧接着上马二期3000吨多晶硅项目。
然而,光伏产业并没有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而回暖。相反,在经历2011年美国“双反”调查和2013年欧盟“双反”调查后,多晶硅产品现货价格更是低至每吨1.8万美元,光伏产业哀鸿遍野。
“多晶硅行业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现象日益严重,迫使多晶硅生产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亚洲硅业总经理王体虎坦言,在2012年,亚洲硅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如果不以技术升级为突破口,提升综合效益和产品质量进行自救,只怕难以熬过光伏产业冰冻期。
在企业生死存亡关头,当年一同进入亚洲硅业的好几位同学相继离职,而许保红选择了坚持。
面对行业低谷,亚洲硅业总经理王体虎更是坚定信心、抱定决心,只有通过技改扩能,实现效益与产能的大幅提升,才能熬过光伏产业的寒冬暗夜,最终迎来光伏产业的春天。“之所以在2012年多晶硅行业低谷时期上马技改扩能项目,这对亚洲硅业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王体虎说。
经测算,技改扩能项目总投资高达10亿元,其中技改项目投资3亿元,新增7000吨多晶硅产能项目投资7亿元。彼时,光伏行业产能已进入严重过剩的艰难时期,银行已是唯恐避之不及。最终,在多方面的全力协调与大力支持下,亚洲硅业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技改扩能项目顺利实施。
与企业共济,向着春天前行
“公司的核心团队一直非常稳定,从而保持了技术开发的连续性,持续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王体虎还介绍说,即便是在光伏产业遭遇寒冬、企业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亚洲硅业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不仅如此,公司还通过集资建房解决了部分职工的住房困难。
2013年10月,亚洲硅业职工集资建设的硅谷阳光小区建成。拿到钥匙后,许保红顿时有了安定感,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这一年,许保红获得“西宁市职工技术明星”荣誉称号。
这时候,化工专业出身的许保红已经积累了数年的工作经验,不再有刚毕业入职时的迷茫。“知识在于融会贯通,现在无论是生产工艺中遇到什么问题,基本上都能迎刃而解。”许保红充满自信地说。
2014年4月,许保红搬进了新房。当年8月,亚洲硅业新成立氢化车间,专业出身而且经验丰富的许保红被抽调过去,主要负责技改扩能项目的冷氢化及尾气回收等工艺改进提升。
即便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许保红依然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能独立完成仪表、工艺流程及设备等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许保红根据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后进行论证,然后加以解决,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再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为提高自动化程度,许保红通过对大型设备的监控,不断优化工艺曲线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4年,许保红提出对尾气装置进行技改,以达到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亚洲硅业对该技改项目进行评估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许保红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并获得成功。当年,该项目获得亚洲硅业2014年度技改特等奖。经过测算,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改项目可使每套设备年新增效益400万元,而这样的设备,公司一共有四套。
“公司一再发动员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员工进行工艺、技术的创新,贡献无论大小,都给予奖励。”王体虎介绍说。正是这种创新意识,使得许保红和同事们在保证安全环保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并敢于对国外先进工艺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优化,不断降低能耗、物耗,进而形成成本优势和产品竞争力,从而得以在光伏行业的低迷时期,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和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涌现了多位像许保红这样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培养了公司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蓦然回首时,已是春暖花开
2015年7月,亚洲硅业技改扩能项目全面建成投入试生产,多晶硅年产能跃升至12000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吨电耗降低40%,吨天然气消耗降低70%,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5%,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5%以上。同时,多晶硅产品质量也得以大幅度提升,现已全面达到电子一级,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亚洲硅业在技改扩能后保持了满负荷生产,职工队伍稳定,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亚洲硅业总经理王体虎表示。亚洲硅业还密切跟踪国际最新的多晶硅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开发和储备新技术力度,以技术创新确保企业在全球同行中的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2011年,亚洲硅业产值为6亿元,至2015年产值达到10亿元,2016年预计实现产值18亿元。“技改扩能项目完成后,现多晶硅单月产量均保持在1100吨以上,实现达产目标。现在公司生产规模居于全国第三,跻身全球前十行列。成本与质量控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竞争力高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公司产品基本零库存。”王体虎说。
在亚洲硅业取得跨越发展的同时,职工收入也实现稳定增长。“扣除五险一金后,月工资是7000元。”许保红高兴地说。从一个迷茫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技术骨干,许保红只用了八年。今年,许保红还准备申报多项技改项目,重点是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工艺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系统工艺的安全效能,降低产品成本。
正是有了像许保红这样一群自主培养的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的技术骨干,亚洲硅业在生产高纯多晶硅材料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研发制造、光伏电站的承建开发等项目,实现从原材料到光伏电站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光伏发电全产业链整合。
下一步,亚洲硅业计划继续扩充生产瓶颈,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进行更加绿色的生产,在光伏发电系统40年的有效使用寿命内,将能源回报率由25倍提升至40倍以上。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有关调整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号召,向国际领先的光伏企业看齐和赶超,不断做强做大,为解决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做出应有的贡献。”王体虎满怀信心地说。
未来五年,亚洲硅业必定更加精彩,许保红和他的同事们,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