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硅业:是企业,也是“人才高地”
随着纷飞的几场瑞雪,寒冬的步伐在青海大地上越来越紧,气温也骤降到了零下。尽管室外的温度冷得让人只打哆嗦,而在跻身到青海省人才工作“伯乐奖”名列中的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内,从工厂到车间,处处都是暖意融融。
在青海产业发展中,亚洲硅业是硅材料生产发展的龙头企业,且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自主培养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破除了国内光伏企业核心技术依靠巨资引进的模式,以自主技术研发为基础,节省技术引进资金近5亿元。
如今的亚洲硅业,是我省人才聚集的一个“小高地”,这里拥有国家特聘专家1人,青海省人才“小高地”领军人物2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杰出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柔性引进人才1人、培养团队一个,青海省“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1人。同时这里还拥有首届“青海学者”称号1人,青海省优秀专家1人,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1个。
在亚硅人看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正是牢固树立这一用人理念,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形成了一支层次较高、结构科学的人才队伍。
“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挖掘潜能、团结协作”的人才观,一直把“选人、育人、养人、用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据了解,他们始终注重合理使用和留住关键人才,从具备管理能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优先选拔管理人才,并对实现节能降耗、绿色工厂、技术创新有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每年给予适当奖励。
从辐射全省的“伯乐奖”到企业“伯乐奖”,为打造建设一支技术过硬、有知识、高技能、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实用性人才队伍,亚洲硅业依托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结合自身人才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与人才储备的需求,内设亚洲硅业“伯乐奖”,并给予相应奖励。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多年来亚洲硅业正是设立不断完善的晋升奖励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晋升任用、激励考核及人才聘任等措施,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一批以本地毕业生为主的高效研发团队,为新项目、扩改项目工艺包设计、改造及项目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到目前,亚洲硅业以国家特聘专家王体虎博士为科研带头人,技术团队中具有本科学历200余人,硕士学位5人,博士学位3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3人,中级技术职称79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13人,高级技工221人,中级技工102人,西宁市劳模1人,国家级创新工程师34人。
一系列人才队伍为企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企业形成了一支结构稳定的高素质科研队伍,为未来发展及储备高端人才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他们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人才队伍思想持续稳定,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升,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科学发展的活力,通过科研团队克难攻坚和不懈努力,2016年全年生产成本比上年降低了30%以上,去年和今年以来更是进一步站到行业前列,成为工信部绿色制造企业,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项项殊荣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人才也就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他们始终以人才队伍带动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内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并积极开展公司节能降耗奖励活动,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培训,提升了技师的专业水平,为培育打造“亚硅工匠”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他们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32项,获科技奖励28项;获得大批专利授权,其中近半数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制订、修订13项,已发布标准6项。
让创新从精英工程变为职工活动,形成时时可创新、事事可创新、人人可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和环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激发职工创新创业活力、提升职工创新创造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他们先后获得了西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其中国际领先成果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几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呈现指数式增长,仅2018年就已获得授权专利72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
几年来,亚洲硅业也是不断借力产学研深度结合培养人才,加强与清华大学、美国GT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重点围绕硅材料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深入开展技术交流、科技攻关、方法研究等项目合作,推进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本次‘伯乐奖’的取得有力推动了企业人才工作的进程。”亚硅人说。大家纷纷表示,有决心、也有信心,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有关人才工作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的开展,以人才队伍为“第一资源”,育好才、养好才、用好才,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开展,推动企业茁壮成长,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