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赛道 风光无限好
青海光富、水丰、风好的壮丽景色在这里一一览阅。 李娜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现场,青海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主题馆全新亮相,聚焦清洁能源全产业领域,通过展板+数字化+实景方式,全面展示青海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铿锵步伐。在这里,当下成绩与未来展望一览无余,让人们深切感知着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最强脉动。
聚焦高质量发展,展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7月22日,展区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新能源绿电转化发展趋势实景沙盘,系统展示青海清洁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吸引了诸多参观者驻足。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立足省情实际的一次求变,也是顺应绿色发展潮流的一次求新。经过多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持续延伸,青海清洁能源进入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新阶段,技术创新、建设规模、利用效率等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底,全省电力装机达446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90%以上,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作为见证青海清洁能源壮大的实践,2017年至2022年,连续开展的“绿电”系列活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实现从“绿电7日”到“绿电5周”的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
转动着风力发电模型,8岁的多杰好奇地问爸爸:“这个风车是什么啊?”“这是风力发电机,叶片转动后风就会变成家里照明的电了。”爸爸指着风机耐心回答。逛完展区后,小多杰说:“参观后明白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设备是什么样子,这些平常都很难在课堂上学到,是一次很有收获的学习。”
展板上,打造国家级风光新能源大基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被清晰呈现:重点推进光伏和风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形成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依托,辐射海北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新能源开发格局,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建成并网130万千瓦。
聚焦发展成果,展示产业蓬勃朝气
“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于2022年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这一世界级突破也被搬到了展会现场,通过光伏电板、电网、升压站等元素实景模拟呈现。
循声过去,讲解员马文静认真地向参观者答疑解惑:“‘水光互补’技术通过水光互补协调控制,将不稳定的光伏发电转化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
以创新理念推动产业发展,2022年6月,青海首次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涉及8家发电企业和4家用电企业,“绿电、绿证交易”为青海新能源消纳开创了全新的交易方式。
同时,青海加快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以绿电为能源基础的创新型智慧零碳产业园区。古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为园区内首个绿电工程,首次应用变电站数字孪生技术,成为首个在项目建设阶段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储、自用的基建工程。
借助青洽会平台,成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同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建成全国首个由省级政府批复成立的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集控中心……智慧赋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成果给参观者带来了一次全方位的知识“充电”。
聚焦新发展理念,展示布局升级优化
在清洁能源展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内,一台比亚迪储能电柜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田启航向来往的参观者一次次做着介绍。“这个储能柜可储存电量从400千瓦时到536千瓦时不等,其优点是消峰填补、调峰调频,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匹配储存容量。”
尽管是第一次借助青洽会平台展示,但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省外企业对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从产业前端至末端,能源装备制造业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能够为构建绿电能源体系、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如今,青海已引进光伏制造企业30余家,构建起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及电站建设全产业链。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年产3300吨多晶硅产能,打破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22年,全省多晶硅达产量6.2万吨、单晶硅8.6万吨、组件26.5万千瓦。
同时,青海依托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正在构建盐湖锂资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及配套产品的全产业链,锂电产业上下游企业超过20家。在风机装备制造方面,引进了以金风科技和明阳新能源为代表的风机全产业集群。
推动清洁能源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展区内参观者们连连称赞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诸多利好。如今,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海西州、西宁市先后纳入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南州兴海县等三江源重点城镇正在积极推进以煤改电为主的清洁取暖改造。
把握清洁资源优势,不断扩大清洁能源综合开发规模和能源清洁利用水平,青海正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青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