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海人大工作记者行:特别的“公安检查站”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源人人有责”……一块块水资源保护的永久性宣传牌、公告牌随处可见。青山、蓝天、白云衬着干净清洁的水面,这里不像水库,更像是一处“水生态”景观。这里,是西宁市最大、也是唯一的地表水源——黑泉水库。
5月31日,记者随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来到“西宁后花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检查了解黑泉水库的污防工作。记者发现,227国道宁张公路83公里处和57公里+800米处有两个特别的“公安检查站”,分别在黑泉水库的上游和下游,为了它的安全日夜坚守,连年无休……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今后要逐步关闭地下水源地,改为地表水源供给”。因此,黑泉水库将日渐成为今后西宁市区最大的水源供应地。西宁市环境保护局介绍,为了保证黑泉水库的安全,大通县政府协调组织相关部门投资570多万元,在水库上游和下游建了两个固定的“公安检查站”,对从门源和大通方向的途经车辆全面检查,杜绝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过库区,力求最大程度减轻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
“你好,请出示您的驾照,配合我们检查一下车上运送的货物。”在黑泉水库上游的检查站,不时可以看到过往车辆停下来接受交警的检查。因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里的交警明显更为忙碌一些。准备去交接同事“下岗”吃饭的交警小苏告诉记者:“我们每天的工作,除了保证正常的道路交通安全,还要注意检查各种有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危险品,刚开始不太适应,现在,半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是‘熟门熟路’了,哪些是没有问题的、哪些是限行的,扎扎实实记在脑子里了,肯定不会有漏查、错查这些错误;再一个,咱检查站威慑力有了,也没几个不自觉的司机,毕竟这水资源是大家的。”
“公安检查站”启用后,采取以交警大队为主,巡警大队、武警中队为辅的联合执法方式,24小时不间断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在重点检查危爆物品的同时,还对客车超员、货车超载超限、超速、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全方位加强防范和治理,力保西宁人民“大水缸”安全。正如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刘伟民所说:“这是一个艰巨、光荣而又长期的任务”。
自2014年11月11日运行以来,截至今年5月31曰,两个“公安检查站”共检查各类机动车23200余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397起。其中,查处违规通行危化品运输车15起(其中:2起汽油和1起酒精运输车<劝返>,12起运油空车<劝返>5起,处罚7起),无证驾驶42起,其它交通违法行为1312起,扣证52个,扣车42辆。处罚1353起,罚款256300元。
在检查站开展“查、堵、罚”的同时,省水利厅和西宁市环境保护局在黑泉水库设立水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监测库区水质和供水水质,实时掌握各类数据。
2014年,黑泉水库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喜人数字背后,是两个“公安检查站”的默默付出,更蕴涵着大通县各族群众肩扛责任、坚守底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效。(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