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利益法则调动和激发人才的生产力创造力 青海省倾力投资于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
就在前几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的马玉寿捧得50万元重大贡献奖。作为青海“小高地”人才领军人物,马玉寿提出的人工草地分类建植技术等,在三江源区发展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此次重奖,也是青海近年来倾力投资于人,用利益法则调动和激发人才的生产力、创造力,继而增强青海发展力的一个鲜活典型。
人才兴则事业兴。去年以来,青海省全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评价、人才引进、人才编制管理、人才创新创业激励以及鼓励开展改革探索上实现了五大突破,在融合发展、柔性引才等方面凸显出四大特色,为高端优秀人才配备“绿色通道”,提出“不看时间看业绩”等考核人才改革措施。2016年全省人才发展工程专项资金投入1亿元,比“十二五”年均投入增长5.5倍。各市州投入人才专项资金4428万元,比2015年增长2.69倍。同时,新建成人才公寓1580套,比上年增长2.36倍。
2016年,依托“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青海精准引进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杰出人才、发挥带动作用的领军人才和发挥支撑作用的拔尖人才。其中,引进100名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团队3个,引进人数比上年增加了11.5倍。培训重点领域骨干人才2000余人,推动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落地实施,为基层输送培养专业人才2857名。通过资源撬动机制,加大力度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0名,比上年增加50%。
目前,青海部分领域和单位引才聚才良性机制已经形成,柔性引智制度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如培养杰出人才人选、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舰,建立了国内领先的马铃薯四级种薯生产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大力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培养领军人才人选、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王石军的研究成果转化,近三年累计溶解固体钾矿1000多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钾肥生产能力。
下一步,青海将进一步围绕投资于人想事、谋事、办事,更加注重补发展“软短板”,多元化引进人才,大力培育青海人才队伍品牌,更好地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根据计划,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拟投入2.4亿元启动实施“十三五”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青海民族大学对直接引进的杰出领军人才给予1:1经费配套等等,全省将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实施“青海千人计划”,打造青海特色人才聚集地。(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