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亿元福牛产业 柴达木福牛 福气更牛气
如今,柴达木三元杂交牛有了个更“牛气”的名字:福牛。从三元牛到福牛,一个“福”字蕴含了太多意义,它不仅初步让无数当地牧民尝到了养殖的甜头,其喷薄而出的巨大能量更让柴达木杂交牛品牌更加“高大上”。
高规划
打造百亿元福牛产业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循环农牧业和柴达木枸杞、福牛两个百亿元产业,有序实施“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柴达木肉牛产业重点体系建设”项目,为了树立高标准生产要求,海西州按照国家有机产品和有机认证标准,在德令哈市、天峻县、都兰县、乌兰县分别划定有机养殖区,发展有机养殖基地,通过对养殖环境、养殖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等环节的控制,生产有机产品,努力实现对全州、全省及西部地区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
资料显示,福牛具有营养丰富、低脂肪、高热量的特点。理想状态下每头牛可获得150公斤左右的大理石纹及雪花性牛肉。而且,柴达木福牛的肥育环境地处青藏高原、无污染,在育肥过程中只以天然的饲草、秸秆和安全的添加剂作为牛的生长所需营养的补充,因此生产出来的福牛具有绿色、安全、健康的特点,将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中高档肉牛。
今年上半年,柴达木福牛轮杂母犏牛累计存栏14691头,1至12月龄福牛累计存栏数1172头,授配母犏牛累计943头,加快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下半年,围绕打造柴达木福牛百亿元产业体系,启动了建设斯瑞雅克生物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生化加工生产线。年末,轮杂母犏牛存栏规模将达到2.1万头,牦牛累计达到180群,母犏(牦)牛人工授精5000头,牛存栏2000头,同时新建专业育肥场3个。
精实施
福牛好景在后头
从2008年开始,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就立足高原牦牛三元牛的培育、繁育和小规模推广。2012年9月,洋嘉公司成功培育出高原牦牛三元牛并通过国家有关科研院校和专家的鉴定,并以每公斤高出普通牛肉数十倍的价格进入北京、上海等国内高端市场。洋嘉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高原牦牛三元牛养殖农户1500户。
在洋嘉公司斥资2700万元打造的柴达木福牛核心实验基地,所有人必须经过全身消毒杀菌方可进入,一排排整齐的牛舍颇为壮观,一头头健硕福牛在围栏里悠闲踱步。洋嘉公司总经理汤兴有告诉我们:“福牛身上的每种血统达到25%就是最上好的牛,而这里的福牛每头都有25%的牦牛血统。2008年,公司通过了2个技术大关,实现牛品本地关、饲料本地化、蛋白质含量全国最高,达23.84%。目前,基地已选育2200多头牛,计划明年将突破3000头。柴达木福牛具有祖代适应高寒气候,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生物学特点,又具有父本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肉品质好的肉用牛的优良基因特点。”
海西州另一家集屠宰、加工为一体的柴达木福牛龙头产业,青海斯瑞雅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福牛屠宰、加工的全过程:“公司目前的屠宰线8小时可屠宰160头福牛,每日约屠宰300头牛,屠宰完后再从剩余的骨血毛皮中提取有利用价值的附加产品,如牛血SOD等生化产品,就连最后剩下的牛血、粪便都全部拉到牧草基地做饲料,全过程可谓是‘一丝不剩’地全部利用。”据了解,斯瑞雅克公司的客户遍布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并有特定的销售模式,按照客户签订合同时的意愿做产品,黑椒、酸味等牛排产品实现量身定做。“青海的牛肉纤维较粗,不易咀嚼消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引进了牛肉嫩化机器给牛肉做‘按摩’,先抽筋,再加工,嫩度高、口感好。”
2012年以来,乌兰县养牛户尝到了养殖福牛的甜头,纷纷引进犏牛,养殖生产福牛牛,发展福牛产业。金穗养殖于2012年10月正式成立,依托金穗农牧有限公司,在河东村养殖基地成立金穗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1万元,合作社养殖场占地面积2.015万平方米,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柴达木福牛养殖业。
今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新建高标准畜棚8栋,占地720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完工;牛存栏980头,全州数量最多;后期计划购进上千头母犏牛,使养殖规模达2000头,以繁殖柴达木福牛为主,打造海西州柴达木福牛标准化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