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部长通道”扫描

17.03.2016  09:42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2016年的“两会时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成为一条“新闻热线”。

最多时达到500多人的中外媒体大军,带着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齐聚在此。各部委负责人40余人次先后在此亮相,坦诚与媒体互动,回应民众关切,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世界瞩目:百米通道开启观察中国窗口

  从今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的那一刻起,“部长通道”一次又一次汇聚起海内外记者,吸引着世界目光。

  这条位于大会堂北大厅的百米通道,是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全体会议时,国务院各部委主要负责人进出会场的必经之地。由于记者可在这里与部长们“亲密接触”,捕捉到最新消息、听到权威声音,“部长通道”的称号从此流传开来。

  “巡视为何要杀回马枪”“多校划片能否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列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教育部长袁贵仁等4位部委负责人主动在“部长通道”发声,揭开了今年“部长通道”的大幕。

  5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7位部长在此亮相;9日,10位部长在此相继发声;13日,更有11位部长先后回答了23个热点问题,创下自2007年“部长通道”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16日,人大会议闭幕前,又有6位部长在“部长通道”答问,开放力度空前……

  从最初记者“追逐围堵”部长采访,到2008年起在部长和记者之间拉起隔离线;从2010年起指定记者邀请部长在通道发声,到如今更多部长主动走上通道答疑,百米通道开启了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也因越来越规范、有序、高效的采访环境得到媒体和部长们的广泛认可。

主动发声:“部长通道”成权威发布重地

部长通道”年年开启,但今年变化更多,热度更高,成为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之外的又一重要新闻集散地。

今年是部长们参与度最高的一年,更多部长愿意积极主动在通道发声。”连续三年在“部长通道”负责现场管理的人大会议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朱恒顺对记者说。

在朱恒顺看来,“部长通道”的变化正是两会日益开放的体现。“今年在我们工作联系过程中,有更多的部长表示,只要记者们有要求,愿意在列席全国人大会议时在‘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而且,多数部长还明确表示,记者们关心什么,他们就会回应什么,绝不会回避所谓‘敏感’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杜娟表示,今年的“部长通道”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改变,部长们回答问题坦率真诚,有的还展现出幽默的一面。提问不设禁区,对敏感问题不回避。“我想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体现。

从“被拉被堵”,到主动向前;从只言片语,到反复沟通。百米“部长通道”上中国政府部门“掌门人”的变化,向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干货”问答:推动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

部长!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究竟是不是真的?

农民进城了,农村怎么办?

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住建部怎么看?

……

火药味”十足的问题,是今年“部长通道”最鲜明的亮点之一。记者粗略估计,各部委“一把手”们今年在“部长通道”回答了记者轮番抛出的近百个问题,几乎道道切中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要害。

我从2008年开始连续参加两会报道,今年是‘料’给得最多的一年。”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陈琳如此感慨。

问不避讳,答不避难。在“部长通道”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回应了深圳滑坡事故调查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回应了营改增进展计划;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回应了北上广深房价暴涨问题……

“‘部长通道’已经成为部委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发声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杨凤娇认为,部委“一把手”从被动回应采访到主动发声,把重要的问题拿到台面上公开讨论,体现出他们对媒体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与公众沟通的意识不断增强。

部长和记者“零距离”交流,是一种公众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让人们对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