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邂逅在青海的“冰雪奇缘”
冰雪,不再是东三省的“专利”!
青海,紧握时代的脉搏和机遇,迎来冰雪运动发展的黄金期。
所以,奔跑吧,青海的冰雪运动。
相约“冰雪”释放青海热情
青海人对冰雪的“热情”由来已久,喜欢滑冰也不是这几年才兴起的运动项目。对于“70后”“80后”们来说,滑旱冰虽是曾经的记忆却也是难忘的回忆。孩子们喜欢冰雪,喜欢不用跑步就能感受迎面风的乐趣,于是一到冬天,西宁有冰面的地方就会出现盛夏南方城市海边的景象。
会滑不会滑先上冰再说,这就是青海人对冰雪的喜爱和期盼。在湖水形成的冰面上,冰橇、冰车自然是难度系数低、好操作的首选冰上项目,当然对于穿着冰刀能穿梭在人群中的“牛人”,大家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还记得西宁人民公园第一次举办冰雕展正值春节,正是冷的时候,可是开展当天,公园里竟然挪不动脚步,被挤爆棚。大家在惊叹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时,还享受着不用机器操控、最天然、最“淳朴”的运动娱乐项目。
然而,即便如此,青海人还是羡慕啊!羡慕生活在东北的人们能在室内玩冰,能在规范的滑雪场滑雪。不过很快,就有商家看到冰雪蕴含的巨大商机和发展潜力,西宁有了第一个滑雪场。对于青海漫长的冬季,这样的消息让人兴奋。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青海从此迈开了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的脚步。
近几年,西宁周边的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在青海省体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省的滑雪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完备的服务设施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许。随着市场的推动,很多人选择到专业化的雪场体验冰雪乐趣。各滑雪场为爱好滑雪运动的人们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有的滑雪场内引进和装备了先进的造雪机、雪道平整设备和名牌雪具;有的滑雪场聘请了优秀的滑雪教练,对滑雪爱好者给予技术指导;有的雪场、冰场还针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客源分析,制定项目和场地内容设置,举办各类冰雪活动。
青海今冬初雪姗姗来迟,让有意体验大自然冰雪乐趣的人们有些无奈。不过,西宁周边各种人工造雪场、冰场使充满乐趣与刺激的冰雪运动如期走进人们的生活,让这个冬天“动感十足”。
走进海东市乐都区瞿昙国际滑雪场,装备租赁处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双休日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以前顾客多以西宁市民为主,现在周边几个县的顾客也多了起来,“都是开私家车来的,有时停车位还很紧张。”来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蔡成忠是第一次滑雪,刚开始他还有些害怕,但是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已经基本掌握了双板的下滑技巧,“我的朋友说滑雪有瘾哩,我还不相信,现在学会了实话觉得有意思,我都玩了两个小时了,也没觉得累。”
在首届青海省“欢乐冰雪季·健康青海年”活动推介会上,部分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对雪场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冰雪产业正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冰雪产业从业者,他们也希望在冬奥会的引领下,能有越来越多的“冰雪”国际性赛事来到青海,也有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冰雪运动并爱上冰雪运动。
据省体育局局长张宁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已开发的滑雪场所达到20多处,大多数位于人口密集的河湟谷地,每年参与活动的人数达10万人次,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冬季体育消费的一大主力。
打造“冰雪”彰显青海自信
“相比我国东北地区,青海冰雪运动发展时间短,但普及、发展冬季运动,打造冰雪产业,青海具有非常有利的资源。”张宁说。
这样的自信不是没有理由。我省坐拥得天独厚的“冰雪”发展资源,气候条件更是开展冰雪运动的绝对优势,没有东北那么寒,又比南方冷得多,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的天数,在海拔2000米至4000米的地区为4到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同时,适合开展户外运动的名山名水也不少,如此相得益彰的互补,可堪称完美。
利用资源、开发资源、打造资源,打造一批牌子亮、名声响、有特色的冬季体育项目,打开青海冬季体育运动项目走向世界的窗口。基于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岗什卡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玉珠峰登山节等响当当的特色体育活动成了我省冬季体育运动和冰雪运动的“代表作”,青海省冰雪休闲健身大会、全民健身滑雪大赛、首届国际冰壶邀请赛更是我省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后起之秀”。国家冬季项目运动队连续两年入驻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集训,增强了发展青海冬季运动项目的信心,多巴基地滑冰馆的建成填补了青海无专业室内冰上场馆的空白,并能够满足不同消费档次的冰上运动休闲需求。
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冰雪运动,我们是认真的。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卫东谈起由他们重点推介的3项2017年冰雪项目活动时,满满的都是自信。他说,从2011年到2016年,岗什卡雪山见证了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的起步、成长到成熟,见证了这项活动从极少数人参加到国际“牛人”亲历的飞跃,见证了冰雪体育运动带给这里的发展。6年来,岗什卡滑雪登山交流大会从全国活动升级为国际赛事,在为世界顶尖高手们提供竞技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培养了登山、雪地搜救和高山救援人员。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更是借助此项活动,在海拔4200米的地方修建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高山小木屋,因此这项活动赢得了“全国一流的后勤救援水平”和拥有“亚洲一号大本营”的称赞。
助力冬奥会,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积极响应“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我们是认真的。全民健身滑雪大赛是我国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青海体育首次以“滑雪”单个项目举办活动;青海省冰雪休闲健身大会同样是响应“助力冬奥,燃情冰雪,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还有首届国际冰壶邀请赛,水平、规格、影响力也称得上是重磅出击。
张宁表示,青海冰雪运动的顺利快速发展,既能弥补青海冬季体育运动的短板,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消费需求,又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要求,同时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国家大的产业发展背景政策和市场,可以说青海冰雪运动发展空间可期、大有可为。
发展“冰雪”描绘青海样本
随着国家高原冰上训练基地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正式挂牌,多巴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既能开展夏季训练,又能开展冬季训练的国家训练基地,这为我省发展冰雪运动描绘了“青海样本”中厚重而意义深远的一笔。
当然,相比于青海的夏季,冬季体育运动还稍显逊色,但面对冬奥会的发展新契机,国家已经打出“组合拳”,将冰雪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按照《规划》,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
青海正在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稳步前行。
11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等23部门联合制定了《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打造一小时冬季运动健身圈”“建立以‘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为主线,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冬季项目活动为支撑的群众冬季项目活动体系”以及“将符合条件的冬季运动场地设施纳入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的范围”等……以此对照对比,我省的很多规划和工作都已经走在了前面。
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实施冰雪产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冰雪运动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有计划地举办冰雪运动国际高水平专业赛事,培育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和单板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被称为“高大上”的多巴基地滑冰馆和刚刚落幕的首届国际冰壶邀请赛就是“样本”。
在张宁看来,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举办各种冰雪活动、营造良好参与冰雪运动氛围的同时,更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走冰雪运动发展的法治、规范化、标准化道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力。青海作为地方层面,应当结合国家政策制定完善冰雪场地管理、冰雪场地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发展的制度建设。作为地方体育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实施政策,保证国家政策贯彻和落实。
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青海亦如此。
冰雪项目的日渐普及为滑雪的上下游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入冬后,我这儿滑雪服和雪地靴卖得不错,一年比一年强。”西宁一家户外店的老板说。冰雪运动的急速升温,让体育用品店、户外用品店的经营模式开始转型,热销的经营项目中多了冰雪装备。“今年滑雪用的装备还是比较好卖的,消费人群也从高端消费者延伸到了普通市民。人们的观念变了,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把滑雪作为了一种时尚。”
同时,冰雪运动的兴起对周边产业的辐射拉动效应也非常明显,以瞿昙国际滑雪场为例,目前滑雪场不仅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周边农家乐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气。张宁认为,冰雪运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并不是建了多少场馆,办了多少活动,而是与文化、旅游等相融合,有专业、有基础、有内涵、有底蕴,依靠冰雪运动产业延伸出一系列冰雪产业链、产业集群,这是青海发展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值得追求的方向。
青海冰雪运动正在热情奔跑,又将邂逅一段怎样的“冰雪奇缘”?(王宥力)
视点短评
群众需求就是冰雪运动的最大动力
我国北方传统的冰雪运动,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蓬勃开展的全民健身中的一个新亮点。在推动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冰雪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舞台。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迎来的最佳机遇,也是与欧洲冰雪运动强国缩小差距的绝佳动力。众所周知,由于冰雪运动在欧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滑雪在许多国家都列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兴趣,滑雪运动也成为许多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冰壶邀请赛上,看到那么多人喜欢冰壶、愿意学习冰壶,很多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非常惊讶。当然,对于致力于这项运动的人们来说,看到曾被称为“熊猫运动”的项目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一定也是平常人所难以体会的。
从冰壶赛的成功举办,我们不难看出冰雪运动在时代发展进步中前行的轨迹。当然,和冰壶赛相比,滑冰滑雪运动被越来越多爱好者更容易接纳,普及的程度似乎要更广、持续的热度似乎也要更高。而人们愿意尝试冰雪、走进冰雪、并视冰雪运动为一种时尚的热情,印证的正是冰雪运动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蕴含的强烈需求与巨大潜力。
体育也是民生,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百姓对于体育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冰雪运动的发展也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的战略,形成“引领带动,三区协同,多点补充”的发展格局。
国家提倡东北、西北和华北协调发展,推进冰雪运动,这是按照“南展西扩”的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双重拉动,也是改变中国冬季运动薄弱的重大契机,将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冰雪运动人口覆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引擎。
青海不是冬奥会直接承办城市,但却是强大的助力城市。我们的助力凭借的不仅仅是光环下的国际赛事,更多的应该是群众的热情。群众的热情从哪里来?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加便捷地亲近自然、亲近冰雪。与夏季运动项目相比,冬季运动项目受地域条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更加明显,但尽管如此,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积极为满足群众需求寻找发展平台与契机,或许更能彰显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意义。
同时,发展冰雪运动还应该注重技术与知识的普及,群众只有会玩,只有懂得比赛规则,才能真正感受每一项冰雪运动项目的乐趣。冰壶赛就是我省发展冰雪运动最好的启示,群众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平台,因此也就带给人们更多新的期待。(王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