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青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越走越宽
循环改造、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和主攻方向。占全省循环经济总量80%以上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引领我省传统产业走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循环与创新,把副产品变成光纤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自2006年12月31日在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注册成立,十年过去,已经完成一期年产2000吨多晶硅、二期年产3000吨多晶硅和三期年产7000吨多晶硅的建设目标,现已形成年产12000吨高纯多晶硅的生产能力,并从多晶硅生产延伸到光伏电站应用,实现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式发展。同时,以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王体虎博士为首的核心技术团队,不断对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优化,追赶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技术,企业综合生产成本、物料消耗、能源消耗、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然而,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若对副产四氯化硅处理不善,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我们从2011年开始谋划对四氯化硅的循环化利用,考虑过用四氯化硅生产白碳黑,作为汽车轮胎生产的添加剂,但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在不断地学习考察中,发现四氯化硅可以用来生产光纤,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新产业。”东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宇明介绍说。随后,园区立即着手对光纤行业的深入了解,并与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中利集团投资兴建光纤生产项目。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在选址时,就确定与亚洲硅业毗邻而建。2013年6月,青海中利光纤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亚洲硅业实施三期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项目。在对高效节能精馏提纯、四氯化硅净化、还原炉余热利用等多项循环化改造和创新后,亚洲硅业电耗降低40%、天然气消耗降低70%、废水排放降低67%、降低成本3.26亿元。提纯后的四氯化硅,通过管道输送给一墙之隔的青海中利光纤。
在青海中利光纤与亚洲硅业紧邻的部位,有一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面布满粗细不一的管道和仪表。亚洲硅业提纯后的四氯化硅及其它所需原料,都是通过这些管道,直接输送到光纤生产车间。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康介绍,公司二期年产400吨光纤预制棒、1300万芯公里光纤将于8月底完成设备调试后正式生产。三期项目已经完成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只待手续完备后即可开建。
“这种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的模式,实现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的无缝对接与循环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是园区最为成功的一个循环经济项目,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东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宇明介绍说。
上下游对接,铝从传统走向高端
原铝生产作为我省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西宁开发区一直在谋划和引进铝精深加工企业,延伸铝产业链,现已引进力同铝业铝板带箔、鲁丰鑫恒高精铝板带材等铝合金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上游原铝生产企业向下游铝合金精深加工企业直供铝水。
铝水直供对原铝生产来说,省去把铝水熔铸成铝锭这道工序,不仅可每吨节电90千瓦时,还能减少熔铸所造成的千分之五左右的消耗和损失,再加上生产线运行维护、人员费用等,折合资金约200元。同样,铝水直供可使下游铝加工企业减少二次重熔,可节电260千瓦时,加上物流、二次重熔造成的消耗和损失等,折合资金至少在300元以上。
“在园区内完善产业链,对整个铝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带动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同时对降低能源消耗和节约成本也是非常明显的,既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和互赢,也实现了附加值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云洲表示。据介绍,作为原铝生产企业和铝合金精深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基地,甘河工业园区一直把延伸铝产业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现园区有原铝生产企业4家、产能为165万吨,铝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铝板带箔及工业型材精深加工产能为115万吨。
走进甘河工业园区青海鲁丰鑫恒铝材有限公司的厂区,看到一条条整洁的生产流水线,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铝扁锭,一卷卷闪着光泽的铝铸轧卷,全然看不到“傻大黑精”的旧模样。
“公司已投资47亿元,分期建设年产6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材项目,现已建成熔铸生产线3条,铸轧生产线12条,1+4热连轧生产线1条,单机架六辊及双机架四辊冷连轧生产线1条。”青海鲁丰鑫恒铝材有限公司郭茂秋说。据介绍,公司先后引进意大利Mino公司的2350毫米热轧冷轧机,美国Wagstaff公司的一台75吨铸造机、两台35吨铸造机,德国SMS公司智能卷材物流管理系统,均为全球最为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设备。
据介绍,领先世界的技术,再加上铝水直供减少二次重熔工序及人工费用减少、损耗降低等,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大大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现公司的家用铝箔、药用铝箔已占据国际国内主要市场份额,高精铝材产品正向航天航空、动车等领域拓展。此外,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青海大学共同合作的《铝合金热轧过程模拟优化》,与青海大学合作的《电解铝液直接生产1235铸轧双零铝箔坯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项目已经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其中“双零”项目是国内首创的工艺方法,为我省铝制品加工开了先河。
余热再利用,减排增效实现双赢
甘河工业园区的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办公生活区需要供暖,生产也需要蒸汽,而紧邻的中电投西宁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蒸汽。经协调,由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黄河配售电有限公司,建设综合智慧能源工业管网盐湖海纳项目,通过管网将火电厂的蒸汽输送至盐湖海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盐湖海纳供应工业蒸汽70万吨,计划在9月30日之前建成。综合智慧能源工业管网项目最终实现园区企业电、热、汽、水综合能源的多联供给,仅煤耗量可节约6. 5万吨,打造我省首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功能完善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示范园区。
位于甘河工业园区东区的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20万吨高纯硅铁的高新技术企业。然而,高纯硅铁的电耗较高,而且每生产一吨硅铁,产生的烟气中就含有120公斤粉尘。“公司瞄准硅铁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几年努力,攻克烟气粉尘回收等各种难题,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运。现每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为0.37亿元。”青海百通公司副总经理郝飞怀介绍说。
据介绍,青海百通公司的余热发电技术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向全国铁合金行业推广。公司还被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三部委认定为青海省唯一一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创建单位。尤为可喜的是,青海百通矿热矿烟气余热发电项目还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理事会注册成功,成为铁合金行业首家成功注册的清洁生产项目。也正是这项技术,引起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硅铁生产企业,鄂尔多斯为获得这项技术,出资收购青海百通100%的股权。现该技术已经在鄂尔多斯顺利实施,每年可产生效益3.5亿元。
黄河鑫业是一家原铝生产企业,年产能为55万吨。企业在原铝生产和煅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余热,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回收发电。“近年来,园区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铝精深加工、PVC一体化、尾气综合利用、余热发电、中水回用等137项循环经济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7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4%,实现年经济效益17.2亿元。目前,园区电解铝、铁合金等行业物料消耗水平、能耗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余热发电技术等方面走在了国际国内同行业前列。”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云洲介绍说。(肖子树 花木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