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青海,让青山常驻绿水常清

01.11.2018  13:43

  近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时,这个自2017年6月开工建设的项目已投入运行,当浑浊的生活污水在经过各种工序的处理后,最终变成一股清流再排出。项目虽建成不久,却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改善塘川河出水断面水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最初设计,日处理污水规模每天可以达到3万吨。

  从“彩虹故乡”到省会西宁,在青海人的眼中,湟水河已不再是那个昔日“折煞”城市风景的臭水沟了,如今的湟水河内清清河水如银色飘带绕城而过,清波岸畔,有人在散步,有人在下棋,还时不时能看见一群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弹唱着青海小调,大家都在享受着“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福利。

  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青海湖畔到柴达木盆地,正是一股股流动的清流让此地显得更加灵秀,清波倒映着蓝天,雪山掩映着草原,让临近冬季的青海依旧充满生机。

  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党中央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明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的具体要求。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全省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全面压实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等八场标志性战役,以实际行动让青山常驻绿水常清。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 呵护好“青海蓝”

  前不久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西宁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位居中等靠前,在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8月和9月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

  从全省来看,9月底,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3%,较年度目标高3.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以西宁、海东两市及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紧盯建筑和道路施工场地扬尘管控,通过采取开复工多部门联合审批、安装视频监控、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强化渣土车运输监管,督促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各项控尘措施,扬尘治理效果得到提升,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实效。

  到目前,全省共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55蒸吨、完成任务的91%;“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进有力,全省城镇新增天然气用户4.82万户、管网1170公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城“煤改电”全面完成,并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建成充电设施516座。

  同时,严格机动车排放监管,淘汰老旧车1853辆;严控产业准入,年内“两高”行业未新增产能。

   加强水源地保护 确保饮用水安全

  8月底,我省列入国家考核的19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全省5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湟水河出省境民和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出境水质稳定向好。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始终坚持“好水和差水”一起抓,持续统筹打好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两场标志性战役,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全省上下按照国家“水十条”及省上的相关工作要求,全面开展重点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对西宁市26处轻度黑臭水体采取“截、整、维”措施进行分类治理,实现国家要求“初见成效”的目标。

  自国家部署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后,我省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结合“河长制”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河道巡查并及时清除漂浮物和堵塞物,防止出现黑臭水体,巩固了整治成效。今年国家专项督查组对西宁、海东两市开展督查后,认为我省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全力打好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组织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目前列入国家调度的4个地级水源地的15个环境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工作,7个水源地均达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峡水利枢纽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国庆水库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推进顺利。

  同时,还开展了全省乡镇及重点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调查,基本摸清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情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率先开展了州、县、乡、村四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试点示范,为推进全省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守护好一方净土

  作为我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之一,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战被作为重点,全省上下也是举全力在打好废弃矿山环境治理这场战役。从规划实施到一个个具体行动,我省先后编制实施了《青海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扎实推进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安排相应资金实施三江源及环青海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完成治理面积1866.67公顷。

  不仅如此,还依托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对祁连山地区的废弃矿山进行恢复治理。按照《三江源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社会出资矿业权勘查开发成本投入估算,注销省级发证的61宗社会出资矿业权。开展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勘查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估,完成17宗矿业权勘查开发成本投入评估工作,督促业主开展环境恢复治理。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瓦勒根金矿已完成环境恢复治理,玉树州杂多县莫海拉亨铅锌矿恢复治理正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并全面启动详查工作。截至目前,农用地详查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已全部完成采样制样,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已完成上报97.2%。

  完成556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环境信息采集,编制完成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组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评估考核规定;积极推进铬污染场地治理,完成七一路延长段铬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加强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防控,建立了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组织开展部分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严厉打击废机油、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非法收集转运行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隐患。

   综合整治农牧区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如今,在澜沧江源杂多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针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气候条件和垃圾特性,通过高温热解来集中处理垃圾,为我省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硬件基础。

  把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作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举措,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部署,我省新安排实施了5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在36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对黄河干流和沿湟流域的18个城镇周边村庄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同时,还制定“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和农牧区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安排实施560座公厕建设项目;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222处堆放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并推动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模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走向长效化管理,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除此之外,通过采取严格管控源头污染、狠抓重点污染源治理、加速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启动农兽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等举措,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战。

  据介绍,安排相应资金在湟中、互助等5县整县探索固体废弃物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一体化模式,研发推广牛羊粪污资源化处理设备并在615家规模养殖场配备使用,在2202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建设率达68%,省级认定的1413家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配套率为100%。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倡导有机肥加工推广,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投入1300余万元资金回收农田残膜8410吨、完成任务的106%;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回收废弃物268万个,并实施了34项高效节水灌溉和水利设施整治修复工程。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 保护好三江源头

  多年来,正是一项项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让如今的三江源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生态“富集地”,千湖美景再度归来,国家公园建设蹄疾步稳。

  青海是生态大省,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也是每个青海人的责任,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省也是坚决扛起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打好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作出了部署。

  到目前,我省安排8.51亿元资金,重点开展了澜沧江源、黄河源和长江源园区黑土滩治理、历史遗留定居点迹地、矿坑环境整治以及流域各县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

  开展农牧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试点,探索适合三江源地区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已建成垃圾填埋场2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21座。

  同时,对三江源水资源监测站网进行优化补充,解决了澜沧江流域无监测站点问题,提高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监测站网密度。

  在此基础上,坚持管治并重,把打好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改战和打好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结合起来、合力推动。

  全省上下按照国家七部委要求,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绿盾2017”回头看及自查排查,将全部问题实行清单化台账管理。

  通过专项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和规模范围扩大问题显著下降。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面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更高目标,全省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过硬的治污举措,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和决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为让老百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生活在青山绿水间。(宋明慧)

   视点短评

   坚决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结合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全方位落实攻坚措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有效管控扬尘污染,有效管控燃煤排放,有效管控工业污染,大力推行建筑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控尘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加强重点行业治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

  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在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方面,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管网建设,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结合“河湖长制”落实,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在打好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方面,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全省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开展问题再排查再整改,并积极推进重点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科学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并落实分用途管理措施,制定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有序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突出抓好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落实整治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同时,结合省情实际,打好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全面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全力打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加快补齐农牧区环保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确保设施常态运行。同时,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战,从源头严防畜禽养殖污染,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范。

  持续打好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构建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同治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州市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改善河湖水质,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同时,打好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改战,扎实推进“绿盾”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全力推动问题解决。(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