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负责人介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情况 着眼顶层设计 加快绿色转型
核心阅读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1+6”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到2020年要构建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18年全国将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关部门将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研究起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
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高选民、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介绍这一总体方案相关情况。
“1+6”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到2020年要构建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总体上滞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顶层设计。”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联络员杨伟民说,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杨伟民介绍,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以“1+6”形式,推出一批重点改革措施,“1”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6”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目前,“1+6”的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总体方案近日会全文发表。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八项制度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等。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打牢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基础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建设。通过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努力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及其变动情况,为完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供信息基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信息支撑、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采集、审核相关基础数据,研究资料来源、核算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等关键性问题,探索编制高质量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按照优先核算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资源的考虑,试点地区主要是探索编制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实物量资产负债表,有条件的还可以探索编制矿产资源实物量资产负债表。在试点过程中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效果和存在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根据试点经验,国家统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并编制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表示,审计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通过审计试点,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评价标准、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事项,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操作规范。
2018年全国试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6种情形将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长期以来,对于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仅能采取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手段,即便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等措施,但不能使企业承担损害赔偿的应有责任。新增的环境公益诉讼等司法手段弥补了行政手段的不足,但在损害赔偿诉讼主体、赔偿范围、具体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制度缺失,因此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试点。
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介绍,2015年—2017年我国选择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工作,2018年在全国试行,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针对环境保护督察,翟青表示,在督察结束以后,重大问题要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要向中央组织部移交移送,这些结果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存在以下6种情形的,包括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国家下达的任务没有完成,以及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于失职、渎职的,滥用权力的,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按程序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这项工作今年按照方案要求先搞试点,明年开始要全面推开。
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
如何让党政领导干部这些“关键少数”真正负起责任来?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高选民表示,关键是要体现严和实的要求,管理要严,工作要实。
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必修课程,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道理,要天天讲,做到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完善政绩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考核权重,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真正发挥考核评价和选人用人的“指挥棒”作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第三,要强化监督管理。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损害往往无法挽回。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局限于事后追责,必须关口前移、重在预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把功夫下在平时。运用审计、巡视以及信访举报、舆论监督等渠道和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切实防止小问题酿成大灾害。
“要从严问责追责,不折不扣地把规定执行到位,以严格追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高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