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非沟”到最美乡村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8月23日,我们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州县东川镇寺尔沟村。两座耸立的山峰,像是两面天然的屏障一样,守护着村子的安宁与祥和。山上那茂密的森林,更是让这个村子多了一份清幽和静谧。
村口一条宽阔的硬化路,蜿蜒地通向深处,两旁是排排坐落的屋舍,庭院门口的花开得正好。往前走,一条小溪用木质围栏围了起来,村级服务中心就坐落于此,休闲广场上孩子们的嬉闹声不断,拍打着篮球争相投篮……“来来来,快进来!”寺尔沟村党支部书记孔庆银热情地招呼道。
说起村里的乡风文明,孔庆银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道,寺尔沟以前的风气非常不好,喝酒的人非常多,导致打架闹事的人就多,不少群众经常性的上访,还有群众思想落后爱说闲话,因此寺尔沟被其他村的人戏称为“是非沟”。
因为风气不好,寺尔沟的美景也成了众人眼中的穷山恶水。究其主要原因,孔庆银觉得是当时村里基础设施非常差造成的。2014年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土路下起雨来都没法走,冬天因为路不好煤车都不愿意进村,也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非常差。
2014年,寺尔沟村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又把村里的主干道修成了水泥路,还通上了自来水。2017年通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不少危房旧房被推翻,修上了红砖瓦房,硬化路也一并修好,原来的休闲广场扩大了,现在村里有三个休闲广场。
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上访闹事的人少了,大家一心开始搞发展。2016年,靠着村里的公共草场,寺尔沟村的5名致富带头人,成立了牛羊规模化专业合作社,村里群众可以入股,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也多了一个增收渠道。
为了改善民风,今年3月份,寺尔沟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群众认可的不成文的公序良俗进行完善提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丧嫁娶事宜标准、牛羊夏季定期去草场等做了明确规定,不管大事小事皆有章可循。
村规民约为寺尔沟村的群众树立了道德风向标,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能做什么、不做什么”的自律意识。“为严格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度,我们还配套出台了《寺尔沟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正向激励措施,推动积分成果转化。”说着孔庆银从办公桌上拿过一本《寺尔沟村移风易俗农户积分管理明细册》,给记者介绍起来。
翻开册子,每一页除了家庭住户的基本信息,其余项目对违反村规民约第几条,要扣除多少分,都作了详细说明。并且村两委建立了“红黑榜”,积分低于80分会上“黑榜”,会影响当年的优待奖扶,积分高于100分,会进入“红榜”,如果高于160分,到年底会得到公开表彰奖励。
有了“红黑榜”的积分管理,寺尔沟村的群众践行村规民约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寺尔沟村乡风文明的建设。2017年,寺尔沟被评为海北州“最美乡村”,“是非沟”蜕变成为最美乡村。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面子”美,又要“里子”实。作为乡村振兴的魂,乡风文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以良好的乡风,全面提升农牧区群众的素质,进一步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