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代表风采录:“我们需要这样的好书记”

18.05.2017  16:19

“到了晚年能有这么多人做伴,日子过得好哩!”76岁的苏廷章老人悠闲自得地晒着太阳,和“大院”里的“亲戚”们聊着闲天儿,脸上尽是幸福的喜悦。

可谁能想到,三年前的苏廷章还是一位独居了20多年的孤寡老人。

“要不是王书记,我住在破房子里还不知哪年是个头儿。”眸子里闪过一丝感动,苏廷章的心里永远记着那个带给他新生活的“好书记”。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提起“幸福大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特困群众和“空巢”老人的“新家”,不仅条件好,还解决了“空巢”老人无人照顾、贫困老人无钱养老、留守老人缺乏日常生活起居照料等现实困难。这“幸福”的支持人,正是苏廷章口中的“好书记”——东川镇党委书记王万平。

“建特困群众集中安置中心”、“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养殖”……这位四十出头的土族汉子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凭着坚持、智慧、胆识、勇气和汗水,撬动了整个东川镇发展的杠杆,引领全镇群众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

“王书记出的点子好,眼看着我们村的养殖合作社今年就要开始分红了,人均能达到1800元,能有这么的效果,离不开王书记没日没夜的辛苦。”东川镇寺尔沟村的农民乔德青,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并且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共同致富。在王万平看来,要想根本脱贫,后续产业必不可少。为此,在他的出谋划策下,寺尔沟村的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10月建成,今年就能实现分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东川镇经济发展的领头人,王万平主动争取项目,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如今的东川镇新型的农民致富渠道遍地开花。

面对全镇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现状,他主动攻坚、苦干实干,发展订单农牧业,建成了东川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当地652户1500余人增收,户均增收4000元。

鼓励群众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家庭农牧场3处,探索出了专业合作社为经营基础,困难农户劳力入股,集中养殖,分户管理的“东川模式”养殖业。

抢抓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机遇,积极筹措资金,累计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东川镇“高原美丽城镇”建设,集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

在他的带领下,东川镇的农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乡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

而看着自己的工作让群众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他只是简单地说一句:“群众能开心我的辛苦就值了!”

“他是一位敢打敢拼的真汉子,也是内心柔情的人民群众贴心人。”东川镇纪委书记赵志花如是说。

“帮我儿子和爱人找了工作,还帮我报销医疗费用,能认上这位‘亲戚’,是我一辈子的幸运。”王万平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亲戚”焦玉连感激地说。

几年来王万平跑遍了乡镇的沟沟坎坎,经常出入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真正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作风。

而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王万平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引领东川镇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强化对班子成员和党员的思想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提升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了党的号召力,增强了班子的工作合力,他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获得了全县“优秀领导班子”的殊荣。

采访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东川镇政府的司机刘传军指着乡政府的车说:“只有这辆车最清楚王书记跑了多少百姓家,每年下乡4万公里的里程值就是最好的证明。”

宁让自己跑断腿,也不让百姓受疾苦。王万平正用他的一身正气带领着东川镇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正如当地群众所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好书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