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老师深山执教30余年从未庆祝教师节
图为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边疆村小学的孩子们。 邓万里 摄
图为代课教师邓文长在批改作业。 邓万里 摄
中新网贵阳9月10日电 题:深山里执教30余年的代课老师:“不知道”今天是教师节
作者张丹莉
9月10日是教师节。30余年守在深山里领着微薄的代课工资的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边疆村小学(以下简称村小)代课教师邓文长却“不知道”今天是教师节,“也从来没有庆祝过。”
今年58岁的邓文长,初中毕业后,因家贫无法继续求学,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便选择回到村里担任代课教师。当时的他眼里的“教师”,不仅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涯相比,这也是一碗相对而言的“轻巧饭”。
但是当上代课老师后,现实与当初邓文长想象的相差甚远。“2010年之前,我一个月的工资就两三百块钱,最近几年提高了,约有一千块,尽管仍不足公办教师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我已经很知足了。”邓文长说,国家实施“营养餐”计划后,他老伴为孩子们做饭,一个月有了点补贴,生活还过得去。
教师节当天,邓文长正在给学生们上课,“我都不知道今天就是教师节了,村小的教师少,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课不能耽误。”?
在邓文长上课的时候,老伴田素花则正在楼上给孩子们准备午饭。厨房就在一间教室里,左边角落里有两个用泥土石块堆砌的灶头,旁边是学生家长送来的木柴,右边角落里放着一个桌子,砧板上是田素花刚洗好的蔬菜,桌下是放置碗筷的地方。
边疆村群山环绕,地处偏远,发展落后。这么多年来,村小没有留住一名正式教师,“这几年陆续来了几名特岗教师,因为条件艰苦,待了一个学期,就都想方设法转走了。”邓文长说,十年前的校舍还是一栋非常破旧的木房,学生的课桌就是一块3米长的木板,椅子是孩子们从家里搬来的木板凳,五年前,整所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
“多年漏风漏雨,房子太过危险,校舍后来就被拆掉了。”邓文长介绍,从那之后的七八年间,上课地点就安排在居民屋里,“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家户都很乐意把房屋给我们用。”
2010年,当地政府在村小原址修建了三层楼的校舍,邓文长和他的学生们才有了固定的上课场所。学校建好了,但依然没有正式教师愿意留在这里。
因缺乏教师,边疆村小只能开办学前班和一年级,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要步行十几公里外的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杨楠完小就读。由于山路崎岖、距离偏远,部分年龄小的学生被迫留级或辍学。
“前些年上级部门也试图向社会招聘代课教师,但代课教师工资低、福利少,也没有人愿意留下来。今年来了一名特岗老师,我们这才分班开设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以前我一个人的时候,只能兼顾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只有7、8岁,也要去杨楠完小就读,太不安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邓文长快到退休年纪了。邓文长说,课余时间,他想得最多的就是退休了,谁来接过他手中的教鞭。“如果没有老师能长期在这里教学,我会继续教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