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海西:德令哈连湖村女支书吴旭红的一天

25.04.2016  07:59

  青海新闻网讯 26岁的吴旭红是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连湖村的党支部书记。她虽然年纪很轻,但已在连湖村里当了三年“干部”。

  三年前,吴旭红大学毕业。她报名参加青海省大学生“村官”,从河北来到青海,一头扎进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连湖村,担任村委会大学生“村官”。她实实在在的工作热情,赢得了组织和村民的信赖,2014年11月,她被全票选举为连湖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见到吴旭红的时候,她正在张罗公布“双基联动”最终确定的贫困户评定等级名单。

  “精准扶贫,摸清底数最关键”,要摸清贫困村民的家庭收入和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对策。

  为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村委会展开了三轮全面入户调查。在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逐社召开了村民小组会议提议审核,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议、表决,最后确定贫困户名单,并张榜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村民赵希才说:“吴书记虽然年轻,但办事公道得人心。”他说,三年前,吴旭红刚来村里时,就有村民向她反映,低保户名单不够公平。她走访发现,个别享受低保政策的村民并不符合低保条件。在村民会议上,吴旭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要求重新确定低保户。后经严格筛选,重新确定了低保户名单。

  吴旭红说,村民最担心的就是不公平,只有公开、公正,才能得到村民的拥护。这次公示的精准扶贫对象也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她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分工,一次次征求村民意见,一次次入户摸底,最终确定了19户精准扶贫对象。

  随着一次次走访和一张张表单的完善,房屋危旧、缺少劳动力和技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微薄,成为制约贫困群众按时全面脱贫的“短板”……全面掌握了全村贫困户的底子,为连湖村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连湖村“第一书记”向秀华是青藏铁路公司的干部,他经验足,主意多。吴旭红年龄小,干劲足。他们带领村委一帮人一起想办法,分析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致富愿望,按照“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思路,精心制定帮扶措施,帮贫困户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制定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措施。

  3月19日下午,吴旭红又一次来到贫困户王春梅家中。王春梅今年67岁,老伴去世,留有两个儿子李永志、李永成,还有一个小孙女。王春梅身患胆结石,儿子李永志患有骨髓炎,李永成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李永志、李永成两兄弟由于身患疾病,不能外出打工,但一些农活还干得了。在日前村委会组织的养猪培训班上,两兄弟学习热情很高,提了一连串问题。吴旭红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一进门,她就告诉李家两兄弟,村里准备扶持他们养猪。为他们免费提供两头猪仔,并修建20平方米至30平方米的猪舍。两兄弟一下来了信心,开始规划发展目标。“吴书记,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好好干,我们商量了,要养就养母猪,虽然操得心多,但家里三个大人都能帮忙干活。我们决定先养10头。”哥哥李永志说,村里免费提供两头猪仔,可剩余8头的费用、还有饲料是一个难题。”

  吴旭红说:“不用担心,我们还有金融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每户争取提供两万元的贴息贷款。”她拉着王春梅的手说:“村里已经联系了一家医院,给你免费检查身体,明天早晨我开车送你去医院。”

  一社村民赵希才身患眼疾,里里外外全靠媳妇一个人操持。吴旭红来到他家,告诉赵希才,村里为他量身定制了医疗扶贫计划,村里承担一万元的医疗费用。同时,赵希才的媳妇很能吃苦,这几年经常在温室里打工,对于温室种植有丰富的经验。村里还免费为他们家提供一间蔬菜温室。

  赵希才的媳妇拉着吴旭红的手一个劲道谢,“他的眼睛看好了,种植温室我就多了一个帮手,日子会越过越好。谢谢党的好政策,谢谢吴书记。”

  吴旭红说:“村里提出的一系列扶贫思路,关键要看落实,要看是不是符合群众的发展愿望。”她说,除了养猪、养鸡外,村里还为三户贫困户申请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为七户村民建起了温室大棚,并走访了德令哈市的一些企业,帮忙联系了一些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岗位。

  回村委会的路上,不住地有村民和吴旭红打招呼,并邀请她到家里坐一会儿。吴旭红说,三年多来,她和连湖村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久前,吴旭红的父母从河北来到德令哈,看到女儿和村民亲如一家,才放心地回去。

  吴旭红指着村里大片的土地说,连湖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土猪、枸杞鸡、枸杞、藜麦等产品都很受市场欢迎。

  怎么才能保证把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并且卖上一个好价格?

  吴旭红说,村里已拟定了电商扶贫的计划。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将产品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