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设计破解发展难题
谢佳沥
日前有媒体报道,我国一些地方投入巨资发展清洁能源却遭弃用,例如在西北地区,大量的风力发电设备因为一些原因被停用闲置,浪费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事实上,弃风电问题早已存在,也不止是在西北地区。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15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风电弃风限电问题进一步加剧,弃风电量达到339亿千瓦时,全国风电平均年利用小时数下降到1728小时,比2014年下降165小时。
除了风电领域,在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领域,类似问题同样存在。清洁能源遭弃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能源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个矛盾如果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还会影响我国的节能减排减碳工作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在化石能源短缺、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为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会在实施中面临如此困境?
这其中,既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能源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配套基础设置滞后等客观原因,也有缺乏规划引导、各相关主体自我利益保护等主观原因。但深究起来,缺少科学合理制度设计是阻碍政策落地的根本原因。
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再好的政策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矛盾,导致发展的链条不通畅,有梗阻。因此,打破横亘在供需之间的藩篱、破解当前清洁能源发展的困境,还须通过创新制度设计来推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如何落实这些制度,如何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既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衔接、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重视制度的细化,以及各相关方的责权利划分,打通“肠梗阻”。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方能确保各项政策最终落地,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