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发言摘登
编者按
10月9日,省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按照会议安排,泽库县、大通县、西部矿业集团分别就草地生态畜牧业、边麻沟“花海”、茶卡盐湖景区转型发展进行发言,其内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有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将发言内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泽库县——
走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黄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泽库县被确定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试点县,1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被列为全省试点社。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落实“四个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泽库实际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泽库县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具体措施,采取谁先整合、谁先发展、集中建设、股份合作的方式,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资金保障,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以“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为目标,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为主线,园区建设为平台,半舍饲养殖为抓手,合作社经营为支点,建设新型生态牧场,进行良种繁育,狠抓饲草产业,实施定居工程,落实草原奖补,以草定畜,并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作为精准扶贫第一产业;通过“政府+园区+合作社+龙头企业+牧户”模式,加工有机食品、中藏药材、水资源等特色产品,建设万亩有机饲草基地,建成4个饲草料配送中心,年配送青干草及草颗粒1.1万吨。同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打造以“拉格日”模式为样板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经过实践探索、调整完善、巩固提升,泽库县基本形成了以牲畜和草地折价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牛羊统一销售、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配为主要特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拉格日”模式。
“拉格日”模式的主要做法:一是牲畜和草地折价入股。以牲畜和草地折价入股组建合作社,全村牧户入社率达到98.8%,牲畜及草场入股率分别为98.1%、95.8%,合计股数48324股,总股金达2416.2万元。二是牲畜分群饲养。淘汰土种畜,统一经营种畜群、母畜群、牛犊羔羊群,对牲畜以年龄、性别、等级分类,统一管理,分群饲养。三是草地划区轮牧。圈舍补饲,实现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科学养殖。四是社员分工分业。拉格日合作社有劳动力341名,从事合作社集中生产的有121人,解放出来的220名富余劳动力,通过合作社统一组织,转入二三产业。五是牛羊统一销售。过去牲畜分散经营,三年出栏,现在实行规模化经营,一年四季集中有序出栏,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六是用工按劳取酬。组成20个牦牛和8个藏羊饲养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牦牛饲养员及挤奶员3名或藏羊饲养员1名,每月人均基本工资1500元,另外发放绩效工资。七是按股分配收益。去年合作社创收948.5万元,人均收入达12448元。“拉格日”模式初步形成了生态、生产、生活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转变了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要素利用方式、农牧民收入方式、生态保护方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牧业变产业。
泽库县取得的主要成效: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全县合作经济组织达206家,合作社入社人口5.7万人,入社率达85.6%;牲畜及草场整合率分别达80.3%、82.5%;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县10家试点社将牦牛及藏羊按类别进行了分群,把草场划分为夏秋、冬春季轮牧草场,劳动力从传统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全县19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施藏羊、牦牛高效养殖及良种繁育技术,实现了藏羊2年3胎及牦牛1年1胎,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良种率从6%提高到70%,母畜比例由45%上升到65%;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去年,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976.14元,同比增长9.79%。全县10家试点合作社人均纯收入平均达8356元,同比增长33%。拉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人均收入达12448元,同比增长42.3%;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去年,全县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比上年提高11%,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达每亩249.7公斤。
下一步,泽库县将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加快“四个转变”,着力补齐在项目资金投入、园区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短板,坚定不移地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努力实现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