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农业现代化问题,这已经是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科技创新保障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十余年来,我国在保障农业发展上取得突出成绩,粮食产量自2004年实现“十二连增”,但以投入为驱动的粗放增长模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水资源和耕地地力的严重透支、耕地侵占林地和湿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到了不得不转、不得不调的关键转折关口。2015年粮食丰产带来的巨大库存压力既反映了农业供需的新矛盾和转型的迫切性,同时也为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绝佳调整时间和空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其内涵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实现农业产能替换,从保数量规模向长期生产潜能增长、从“不健康产能”向“健康产能”转变,逐步走上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4年我国开始启动农业休养生息试点,今年一号文件更进一步明确了以资源保护和生态休息为基础的绿色农业发展方向,要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牧还草、地下水漏斗区和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动以生态成本为代价的“不健康产能”逐步退出。研究估算显示,就这几项农业生态治理行动的全面推进,将可能造成5721.37万吨的粮食减产。而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随着人口继续增长、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粮食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增长。估计我国的粮食需求峰值会在2030年到来,届时预计将达到73431.6万吨,与当前我国粮食产量最高值62143.5万吨相比,还存在11288.1万吨差距。可以看出,我国未来保生态、保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和保粮食安全的压力非常巨大,当前阶段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有限资源上实现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