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之火”烧开“扶贫之水”
有的地方,惠农、扶贫项目资金分散在县发改、农业、扶贫等部门,这个部门送一批苗,那个单位铺一段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好比烧开水,柴添不到一块,火力不集中,水总烧不开。
当下,个别地区扶贫工作因前期沟通不力、调研不足,导致该修水渠的铺了路,该建桥的修了水渠,虽然钱花了、项目建了,但因没有对准病症,反而有些出力不讨好,还让群众不满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有超过7亿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扶贫工作成绩非凡。但越到后期,我们面对的越是那些底子薄、条件差、难度大的“硬骨头”。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确保2020年全部脱贫,可谓形势逼人,此时更应以“精准之火”烧开“扶贫之水”。
烧旺“精准之火”调研必不可少。扶贫先知贫,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捡到篮子都是菜,药不对症只会造成对扶贫资源的浪费,应先对贫困地区的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调研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和劳动力构成,分析制约发展的具体原因,研究扶贫工作的切入口,看看哪些惠民政策、扶贫项目可利用可引进。只有把项目引到最需要的地方,把钱花到刀刃上,才能让扶贫工作发挥最大的功效。
烧旺“精准之火”沟通不可或缺。扶贫工作还应保持信息的对称性,在研究扶贫对策的同时,应加强与当地的沟通,了解班子的工作打算和群众的期盼。怎样扶贫,说到底还是群众更有发言权,应将百姓诉求同扶贫资源进行有机对接,力求扶贫工作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扶贫工作也应考虑让群众成为参与者、监督员,在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扶贫工程的同时,开设扶贫公开栏,列明工程进程和资金去向,用一本明白账还群众一颗踏实心。
烧旺“精准之火”要一股脑儿去添柴。有些地区年年扶贫却也年年贫困,源于“水一直烧不开”——扶贫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位,该铺3公里的路,先铺2公里凑合着,结果第二年扶贫项目却变成了修桥,结果该修大桥的又先修小桥将就着,如此循环,年年烧水水不开,次次止痒不治痒。因此,扶贫就要一步到位,应整合所有资金和资源攻坚一个项目,不要将将就就和稀泥,让扶贫工程成了“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