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动谋绿变

04.08.2019  10:2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从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到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一项项青海发展大事记的背后,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时代作为。

  今日青海,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青海湖畔到祁连山下,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以绿为底色的经济新动能不断催生,循环经济产业、清洁能源体系日臻完善,光伏、锂电等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崛起,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青海正在以绿动谋绿变。

   绿染江源

  今年4月召开的2019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调度会指出,2018年我省共完成三江源二期工程投资9.2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2019年将确保完成9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和相应的建设任务。

  在三江源地区,通过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技能培训以及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红利溢出效应日益明显,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的丁加,2014年成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一名生态管护员。他作为四口之家的顶梁柱和主要劳动力,放下牧鞭,从一个牧人开始转变身份成为了生态环保者,每年2万多元固定的工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公益岗位“一户一岗”的逐渐推开,让当地17211名牧民逐渐从草原利用者成为江河源头的生态保护主体。

  从三江源头到湟水河畔,我省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2017年,国土绿化面积完成27万公顷;2018年,我省又完成营造林27.07万公顷,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全省26.67万公顷年度国土绿化任务已全部落实,已完成人工造林1.3万公顷,森林抚育1.91万公顷,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盛夏西宁,南北两山绿意葱茏,如飘在城中的两条绿飘带,殊不知为这个成果努力了三十年,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9%,而今西宁南北山绿化正悄然步入了由大规模植树造林向实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变的新阶段,计划到2020年,南北山绿化总面积将达到3.4万公顷,届时西宁将成为森林环绕、美丽宜居的绿色城市。

   绿意满园

  去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提高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整体外送消纳水平。

  从7天168小时、9天216小时到今年6月9日0时至23日24时,青海启动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此举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数字的背后,展示的是我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肩负起能源革命的神圣使命,主动融入和拥抱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创新形象。

  为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青海全力打造海南、海西“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青海到河南特高压外送通道、抓紧启动第二条外送通道前期工作,持续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向结构更优、动力更足、实力更强、效益更高迈进。

  前不久《青海能源发展报告(2018)》公布:2018年,青海拿下两个“全国第一”,外送清洁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首次实现电力净输出。截至2018年底,我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居全国前列;新能源装机达到1229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再看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锂电、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铝深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产品、产业间深度融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副产物自我消纳能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省“三大循环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基本实现国务院批复的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目标;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海东工业园初步构建了“高新轻优”的八大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园区产业间循环链接、企业间关联发展、废物间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三大园区已成为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绿“动”生活

  西宁市已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西宁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生态理念相融合,结合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着力探索体系建设并提供示范。

  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海省分公司联合启动全国首条“环保邮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乡镇邮路,在格尔木市至唐古拉山镇坨坨河畔单程470公里的路程中设立22个邮件交接站点,利用邮政车辆将长江源头垃圾清运走,为长江源头生态保护实现了另一种创新。

  在青海大地上,一个个绿色行动昭示着绿色发展理念正在遍地开花。通过全省各地积极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已经通过审核的生态村有299个、生态乡镇有32个。

  “绿色细胞”工程创建,仅2018年就新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0所、绿色社区10个、环境教育基地10个。全省已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261所、绿色社区72个、环境教育基地37个。

  垃圾分类已成为大势所趋。在省会西宁,垃圾分类成为近期网络的“热搜”词,固废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园林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均已建设相应的消纳处置中心和收运体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干”“湿”分类。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西宁模式”持续领跑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居民户数达9.6万户,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达30%。

  绿色是保护色,青海正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是生命色,青海正在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绿色是青海的发展色,是最亮丽的幸福色。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海东敲定年度工作硬指标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是海东市全面Qhnews.Com
西宁:把大生态大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自2016年西宁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