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生效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漫画张建辉
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10月14日审议通过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共同全面行动计划》。至此,伊朗执行伊核协议已无法律障碍。根据协议,伊朗在未来15年内将浓缩铀储量降低至300千克,并在未来10年内大幅削减其运转中的离心机数量。此外,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履行相关措施基础上,西方将立即解除绝大部分对伊经济制裁。
伊核协议生效,创造了通过和平谈判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先例,因此也成为冷战结束25年来国际社会达成的最重要谈判成果之一。在近年来国际焦点地区挑战国家主权、实施武力干预业已形成模式的情境下,伊核协议尤其能够显现其维护国际社会秩序的建设性价值。伊核协议的意义还不仅于此。伊核协议不仅具有防止核扩散危险这一背景,还必须面对文明差异、宗教对立、地区安全和石油话语权等传统和现实因素交织构成的复杂挑战。伊核协议触发了这些因素的重新排列组合,将给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进程、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原油市场带来深刻变化。伊核协议的辐射效应有多大,生命周期有多长,取决于这些变化如何发生。
伊核协议对伊美意味着什么
美伊能否清除各自的政治障碍,将决定伊核协议只产生阶段性效应,还是成为一个长期有效、可以示范的核问题解决方案。
伊核问题发端于2003年。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中东地区成为美国投放军事和外交资源的主要场所。在制订一系列反恐战略的同时,早在伊朗革命之后即与美国关系陷入冰点的伊朗也回到美国新中东战略的视野中,而伊朗核问题则被选作切入点。一定程度上,将伊朗什叶派政权列为“邪恶轴心”,也是换取占中东多数的逊尼派政权支持美国新中东战略的需要。
被列为“邪恶轴心”国家,增强了伊朗的不安全感。自2005年起,伊朗重新启动核计划,宣布将在10年内进入核国家俱乐部。而在美国,随着2009年民主党上台,主导美国多年的新保守主义戛然而止。美国开始执行从中东退出的新计划,在此背景下,2010年美国主导启动了与伊朗的核谈判。2013年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美国对伊核立场进一步松动。奥巴马在联大发言时宣布:美国“不谋求改变伊朗政权,并尊重伊朗人民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核谈判迎来最佳契机。
伊核协议对伊朗具有三方面益处。其一,改善经济外部环境。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评估,西方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仅在过去3年就造成伊朗1000亿美元的损失。伊核协议生效后,伊朗可恢复石油出口,获得上千亿美元资金,国计民生将得以大大改善。其二,让伊朗政权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事实上的承认。其三,获得和平开发利用核能的权利。
不过,美伊关系尚未稳定下来,以及美国在叙利亚的介入给伊核协议的顺利实施蒙上了阴影。在伊朗议会和宪法监护委员会审议通过协议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发表讲话表示,尽管他支持长期的核谈判,但他将禁止伊朗与美国再进行直接谈判。仅仅因为伊朗外长扎里夫上个月在纽约与奥巴马实现了历史性握手,强硬派就表示要弹劾。这表明,伊核协议落地的法律障碍虽已消除,但政治障碍仍在。
伊核协议在美国面临同样的问题。尽管奥巴马有意让伊核协议、与古巴恢复外交关系并列为其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但近期民调表明,受访者对协议心存疑虑。而领先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表示,如果当选将推动废除该协议。虽然9月美国参议院表决通过伊核协议案,结束了近期国会两党围绕伊核协议的斗争,但长远来看,美国政局的变化仍可能导致伊核协议的落实出现反复。作为主要当事者,美伊能否清除各自的政治障碍,将决定伊核协议只产生阶段性效应,还是成为一个长期有效、可以示范的核问题解决方案。
对中东地缘政治意味着什么
中东秩序的传统主导者,有义务为历史遗留问题承担责任,尽可能避免因为伊核协议形成新的、不可控的博弈空间,造成新的动荡。
如果伊核协议能长期执行,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作用将不亚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中,存在美以与阿拉伯世界博弈、什叶派与逊尼派博弈两条主线。
在以色列看来,伊核协议“是历史性错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认为,“伊朗将稳妥地走上核武装之路”。为此,今年3月在伊核谈判出现曙光时,内塔尼亚胡绕过白宫到美国国会演讲,公开与白宫摊牌。在9月联大会议上,内塔尼亚胡再次抨击西方对伊朗的“历史性投降”。伊核协议让美以关系跌到几十年来的最低点。
伊核协议同样引发了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国家的疑虑。沙特对伊核协议表面上冷淡支持,私下里则开始着手应对。沙特已与多个能建设核反应堆的国家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近期还特别与俄罗斯签署了核开发合作协议,这一协议指向美国的意图极为明显。沙特高层人士一直表示,沙特可以要求与伊朗同样的条款,以寻求拥有核燃料链。甚至有高层人士表示,如果伊朗仍设法武器化核项目,沙特势必跟进,即便要冒着沦为“恶棍国家”以及与美国关系受损的风险。
在伊核协议上,以色列和沙特之所以持反对立场,缘于他们都认为伊核协议具有在未来几十年重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可能。不同的是,以色列认为伊核协议有可能让伊朗获得挑战其地区军事优势地位的机会,沙特则认为,伊核协议本来就是以叙利亚战争为代表的宗派对立的组成部分,因此,任何有可能强化什叶派力量的谈判都不可接受。
实际上,中东地区形成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博弈、什叶派与逊尼派博弈两条主线,完全是二战和冷战的历史产物,而并非根深蒂固、不可消解的固有冲突。
中东地缘政治的重塑,不能以新的动荡覆盖旧的动荡。从这个角度说,中东秩序的传统主导者,有义务为历史遗留问题承担责任,采取前后一致的、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的外交策略,尽可能避免因为伊核协议形成新的、不可控的博弈空间,造成新的动荡,为伊核协议的顺利实施创造好的环境。
对防止核扩散意味着什么
伊核协议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规范过去混乱的防扩散标准体系,为防止核扩散制定刚性底线。这是一个能提供双赢前景的解决方案。
尽管伊核协议的落实前景晦暗不明,但其防止核扩散的巨大价值不会被淹没。防止核扩散,是国际社会多数成员的共识,也是最具挑战的国际事务之一。过去,基于不同的地缘政治考量,在防止核扩散上形成了不同的标准和模式,发出了相互矛盾的信号,从而降低了国际社会的努力成效。
第一种模式是以色列模式。尽管从未得到证实确认,但许多迹象表明,自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以来到冷战结束,只有以色列在核技术方面获得突破。这是在冷战环境里被冷战一方支持并建立起来的核国家。
第二种模式是印度、巴基斯坦模式。冷战结束后,随着核材料、核技术外泄,过去能够被国际社会多数成员遵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被撼动。在南亚,印、巴核技术的开发和突破,在事实上被认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在克林顿时期还主动为印度送上核大礼包。
第三种模式是伊朗和朝鲜为代表的模式。印、巴核技术突破无形中刺激了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和朝鲜等国纷纷加入核试验行列。与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不同,这些国家的核努力遭到联合国授权的严厉制裁。制裁有力地控制了核扩散的风险,但由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也引发了新问题,将防止核扩散的难度提高到一个空前水平。
伊核协议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规范过去混乱的防扩散标准体系,为防止核扩散制定刚性底线。同时,承认相关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以撤除制裁换取放弃核武努力,也能增加有关国家改变核政策的信心。这是一个能提供双赢前景的解决方案。如果伊核协议得以顺利实施并产生双赢利益,那么就能对有关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增加国际社会通过谈判解决核问题的说服力。
当然,伊核协议的示范效应必须建立在这样两个基础上:一是以相关地区无核化为最高原则,地缘政治考量不能取代这一原则,无论是基于历史问题还是意识形态差异形成的安全对抗态势,都不应导致核扩散风险提升;二是必须正视相关国家的安全焦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如此,伊核协议才可能成为今后防止核扩散的模本,运用于其他地区。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伊核协议生效,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极化力量以建设性姿态进入中东,寻求中东地区的和平相处之道创造了新契机。
中国是伊核谈判的重要参与方,对达成协议作出了贡献。伊核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对中国同样具有连带效应。
首先,促成协议达成,体现了中国在重大而敏感的国际事务中能够起到建设者作用。相对于伊核谈判“6+1”中的美、俄、英、法、德等五大国,中国进入当代国际舞台的时间最晚,这种多边谈判经验最少。既要维护国际道义又要维护国家利益,伊核谈判是一次具体而价值巨大的实践,有助于中国在其他多边场合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作用。
其次,伊朗是中国能源通道西线的主要站点,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中转站。过去因为经济制裁,伊朗无法开展正常的对外经济活动,恢复其正常经济权利,减少了中国和伊朗在双边贸易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为两国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第三,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储备国,伊朗重归国际原油市场将使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一步明确。国际原油价格受美元走势和供需关系的影响,目前美元走强趋势明显,已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在伊朗加入国际原油的供应者行列后,供应能力的增加将使国际原油价格确立中期内下行的趋势。中国既是国际原油的主要需求方,也有通过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活动空间、能源来源多样化等需求。伊朗有动力与中国开展本币计价的石油贸易,这有助于双方避免美元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拓宽人民币的国际活动空间,同时让中国获得一个稳定的石油进口来源。
扩大中国和伊朗的共同利益,努力建设成为发展共同体,对于解开中东地区历史和现实矛盾绳结,也具有启示作用。中东地区已经显现的人道主义危机,不可能通过外部力量强行干预的方式解开,而只能走增加共同利益之道。有了共同利益,消除历史阴影,让不同文明、宗教和平相处才有可能实现。
可以说,伊核协议既有现实的利益也埋藏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其辐射效应是否正向,能否扩大,关键在于各方能否突破历史束缚,能否从对抗式的传统博弈理念中走出来。而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伊核协议生效,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极化力量以建设性姿态进入中东,寻求中东地区的和平相处之道创造了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