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18.02.2016  16:05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这一任务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农业在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之后,面临推动力减弱、制约因素增多的困难,突出的是品种结构矛盾和质量效益偏低。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个“牛鼻子”,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使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求,使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更有效、生态环境更友好,使农业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竞争力更强。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需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基本底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任务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不能把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 明确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目标,着力提升“三个能力”: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握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原则,重点是努力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业融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推进农牧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展农业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做到有保有压。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兼顾棉油糖菜等生产,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主产区产能,因地制宜调减非优势区。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坚持生态保护,促进持续发展。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因地制宜地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六是坚持着眼全球,统筹两个市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保持部分短缺品种的适度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