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干宁:一个呵护大自然健康的故事——秋访三江源(10)
不能失去才懂得珍惜。这是千里三江源之行中,时常生出的感触。
当面对退化的草场时,当得知它们曾经的丰美时,当目睹人类为治理它们付出的艰辛努力时,我忍不住会想:假如,我们能够防患未然,在一开始就做出努力,是不是就能少一片荒滩,多一抹绿意?
当然,历史没有假如。只能留下永远的遗憾。
这种遗憾,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得到了些许弥补。
车行至河南县优干宁镇境内,两旁是大片大片的草地,白云擦着山坡游过,令人心旷神怡。刚下过雨,草地上零落着一个个小水洼——这说明,这里的植被覆盖度高,水源涵养功能强。
离开公路,走向草原深处,车轮压出的车辙里,盛满了水。这是一片沼泽湿地。
湿地分三种,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指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在三江源地区,湿地有高原肾脏之称,对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眼前的这片湿地位于优干宁镇西北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沼泽湿地资源,今年被列入三江源工程二期项目,总面积达10万亩,全部是沼泽湿地。
再往深处走走,来到一个叫做优干宁镇水库鸟岛的地方,我们见到了各种野生鸟类。有斑头雁,有棕头鸥,甚至还有两只与黑颈鹤极其相似的鸟儿飞过。
“我们的保护工作刚刚开始,现在看到的,是湿地自然保存下来的状态,相对来说保存情况还不错。”河南县三江源办公室主任盛国德说。
项目开始前,工作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考察结合的方法,对优干宁项目区的湿地情况进行了调查。6个斑块中,植被总盖度最高的70%,最低的60%。这个数字其实不低,甚至接近一些已完成治理地区的植被盖度比率。
“近年来,受气候影响,湿地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别看眼前的湿地有草有水,保存并不坏,但如果我们不早做工作,真等到它严重退化了、失去自我修复能力了再去保护,就晚了。”
是啊,保护,未必要等到破坏之后,更应该在危机来临之前。
根据实际情况,保护项目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主导,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和自然恢复,增加沼泽湿地植被覆盖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保护的方法以自然修复为主导,充分发挥湿地的自我修复功能,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及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人工设置界桩、围栏等封禁措施,让湿地慢慢地自我“疗伤”。
同时,每1.5万亩湿地,都设置一名管护员,防止采挖、猎捕、偷牧等行为,呵护湿地成长。
新设置的铁丝围栏中,藏嵩草和苔草正在无拘无束地生长。接下来的8年中,它们将让自己长得更加繁茂。
“项目时间设计为8年,8年以后,优干宁地区湿地的植被总盖度将提高十个百分点,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盛国德说。
今天,我们主动呵护的,既是大自然的健康,让它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更是我们绿色的未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享有一片绿意……(黄瑾辰)